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从文化课独大,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理念逐渐被教师、学生、家长所接受认可,在老区六安,近年来“劳育”“体育”不可或缺——
“劳”“体”并举 让素质教育劲更足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3-01 07:47:40 责编: 马菁

在霍山县漫水河镇中心学校,该镇乡村振兴专员、教练聂宜星组建了校园足球队。 通讯员 陈 华 摄

2月21日,佛子岭路小学教师丁玲在田间给孩子们上语文课,把劳动教育与文化课相结合。记者 袁 野 摄

劳育不割裂

生活之中学问多

2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六安市佛子岭路小学,教学楼后面的耕德园里格外热闹,15亩菜地被划分成一块块整齐的菜地。初春时节,孩子们或拿锄头翻地,或徒手拔草,或收获着去年种下的蔬菜,或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地里学习文化课程。

在五年级5班的菜园里,语文教师丁玲趁着春光为孩子上一节田地间的语文课。“孩子们对美、对生活的感悟不可能全部来自于课堂,通过劳动能激发他们更多的感受。而这些劳动中的收获,最终也会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丁玲说。

劳动教育是佛子岭路小学教学的一大特色,从2017年建校以来,该校就一直将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学校开辟15亩的田地作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每个班级有一小块菜园,孩子们每学期都会在老师带领下亲手耕种各类蔬菜瓜果。”佛子岭路小学校长张琼告诉记者。

学校的劳动教育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蔬菜收获的季节,我们会组织孩子们采摘蔬菜放学后义卖,既锻炼孩子们的口语交际,也锻炼了他们的算术能力。”张琼说。

22日,在霍山县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里,来自当地衡山镇东城中心的800余名孩子也开启了新学期的劳动教育。在3天2夜的劳育活动中,孩子们自己种植蔬菜、学习手工编织技艺、学习包饺子,参与各类劳动项目。“通过劳动教育,我们希望让孩子们褪去娇气、感受生活。”霍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余泽民说,从去年6月份基地运营以来,已接待霍山县内外近2万名学生前来劳动研学。

目前,六安市成立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各级学校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要求中小学每周至少开设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并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场地,鼓励学生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项至2项劳动技能。

“除了在校内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之外,我们还选出了第一批13个市级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建劳动教育基地,霍山县的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就是与当地迎驾集团共同建设的成果。”市教体局副局长谢辉说。

体育内容多

竞技锻炼两不误

“往边路分球,注意跑位……”22日下午,在霍山县漫水河镇中心学校操场上,10多名孩子正有模有样地进行足球训练。该镇乡村振兴专员、教练聂宜星在场边高声指导着动作。

“孩子们基本上都是‘零基础’,但是他们都对足球有着满腔热情。”聂宜星在霍山县参与过10届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的训练工作,他告诉记者,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他从基础教起,先培养孩子们的球感和控球的基本能力,再传授足球比赛相关的技巧。

“我现在最期待的就是周三了。”该镇中心学校八年级学生郑健说。尽管一节课下来汗流浃背,但孩子们依然乐此不疲。“现在我们技术越来越好了,队员之间配合也很默契,希望我们将来能参加比赛,取得真正的赛场上的胜利。”郑健说。

“我们学校一共327名学生,共有专业体育教师4人,除了正常开设体育课之外,我们在课后开设了足球、篮球等个性化课程。学生们参与程度很高。”漫水河镇中心校校长舒军说。

在紫竹林小学,每到下午,学校操场上、运动馆内,都能听到孩子们锻炼时的欢笑声。足球、篮球、轮滑、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个性化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运动的乐趣。

“学校共有61个班4000余名学生,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周都有一天下午开展个性化课程学习,学校还开设了航模、机器人等科技体育项目,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紫竹林小学副校长黄久训告诉记者,通过竞技类体育和体能锻炼的展开,现在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大大提升,“双减”后的课余生活也愈发充实。

六安市教体局竞技体育科科长代中胜告诉记者,六安市制定了《“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明确各年龄段学生体育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1项至2项运动技能。

“目前,我市已创建13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等各类体育特色学校,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以上的比例为97.58%,优秀率提升到17.02%。”代中胜说。

师资有缺口

素质教育盼提质

专业体育类人才短缺、劳动教育家庭配合程度低,这是在采访中,每一所学校都反映的共性问题。

“我们学校目前有4000名学生,然而专业的体育教师只有7位,即便按照1:200的师生比例来算,也有十几名专业体育教师的缺口需要填补。目前这些缺口只能由别的科目教师兼职完成。”紫竹林小学校长关传全坦言。

在清水河中学,体育教学负责人陈彪告诉记者,学校初中部六年级至九年级共有96个班5000余名学生,然而专业的体育教师仅有16名,而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强项的足球、田径、篮球、乒乓球等竞技类体育项目,专业人才更是紧缺。

“这几年青少年体质问题逐渐被重视,体育课程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代中胜告诉记者,六安市过去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这本就限制了当地体育人才的数量。而体育教师每年招聘人数有限,新招聘的特岗教师按照规定需在乡镇学校供职5年,这些都导致了体育教师尤其是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乏。

而在张琼等教育工作者眼中,劳动教育则面临着家长支持力度不足、评价标准模糊等问题。“劳动教育更多是贯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仅仅靠学校每周开设的劳动课程和每学期组织的研学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不少年轻家长愿意让孩子们在家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但更多的家长对劳育的关注度不足,不愿让孩子们承担家务、体验劳动生活。”张琼说。

清水河中学副校长黄英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国家印发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但是标准中对如何考核劳动教育成果缺乏细化要求,让本来就概念宽泛、内容繁杂的劳动教育更加难以量化考核,只能由学校自行摸索。“初中阶段有了中考这个指挥棒,家长们对孩子的培养功利性也更强,对劳动教育的积极性自然不足。”黄英说。

“‘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是我们目前发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方向。然而在发展中我们的确面临着区域不平衡、专业师资力量短缺、家庭教育观念功利化等问题需要破解。”六安市教体局负责同志说,下一步,六安市将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工作,破解教师学科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不合理问题,同时努力推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让家庭、社会更加重视德智体美劳综合全面发展。(记者 袁野)

    相关新闻
“帮助别人是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