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打造“强磁场” 激活“红引擎”
——全省加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综述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7-12 06:43:20 责编: 徐文娟

园区是非公企业聚集地区。近年来,我省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强化赋能发力,推动园区非公企业党建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126家开发园区纳入全省平台管理的非公企业34224户、党员89192名,共建立党组织10893个、覆盖非公企业16161户,其中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企业9464户;成立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非公企业分别有26670户、7393户、14177户,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持续扩大,党建“组织力”赋能企业“生产力”,有力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协同联动,汇聚一体合力

亮晒评比,激励争先进位。去年以来,池州市抓实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平时考核,对照18项职责清单和7个方面重点工作,逐园区梳理进展情况,每季度通过亮晒评比,激励园区争先进位。

汇聚合力,协同联动。全省各地组织部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牵头抓总,发改、商务、科技等非公工委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园区党工委切实履行“一线指挥部”责任,有力凝聚了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马鞍山市建立“园区党工委—非公综合党委—网格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强化对网格运行的督查指导,按照“范围清晰、管理便捷、无缝对接、全面覆盖”原则,将全市8个省级以上园区划分45个网格,覆盖3177户非公企业。

芜湖市建立市委非公工委成员单位联系省级以上开发区制度,每年至少开展2次走访,常态化开展督查调研,上下联动抓好园区非公企业党建。

黄山徽州经开区开展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建立“开发区党工委+非公企业综合党委+产业综合党委+非公企业网格+非公企业党组织”体系,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任网格长,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网格运行全贯通,服务管理全方位”。

提质扩面,严密组织体系

针对园区多为在孵科技企业,企业小、人员少、党员缺的实际,滁州高新区按照地域相近、企业集聚的原则,成立星火党支部及党建工作指导站党支部,采取资源共用、阵地共享、活动共办等方式,推动园区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

大抓基层,稳步推进。各地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多措并举壮大党员队伍,大力实施“单独组建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党群共建,稳步提升园区非公企业“两个覆盖”质量。

安庆经开区深入开展非公企业“两个覆盖”清零攻坚专项行动,做到“六个清”,将新增和新摸排的200余户企业纳入平台管理。

发展党员中,芜湖高新区注重向企业出资人、高管、业务骨干、高技术人才倾斜。去年,园区新发展党员112人,其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42人,高技能人才11人。

按照“科学布站、进站编组、站建支部、实体运作”的模式,六安市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布局建设10个实体化党建工作指导站,同时成立站党支部,共派驻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75名,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400余名,实现对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全覆盖。

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来安经开区开展“党群共建提升覆盖扩面提质”行动,对规上企业逐个排查,实现群团组织全覆盖,非规上企业群团组织应建尽建。去年以来,园区企业新组建工会102个、团组织70个、妇联组织83个。

互融共促,党建赋能发展

当涂经开区推行“党建+项目”模式,在同创产业园、兴华包装等10个重大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选派项目专员10名,点对点解决征地拆迁、土地报批、基础配套、前期手续等方面问题40余个,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

党建与发展有机融合,才能实现党建有活力、发展有动力。各地坚持从需求出发、服务入手,深化“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党建与园区建设发展,非公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宿州经开区设立党员示范岗200个、党员责任区150个,劳模工作室3个,评选“红领工匠”14人,成立 “红领工匠”工作室12个,“金点子助企”活动收集金点子2000余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约2100万元。

桐城经开区开展“党旗下的微创新”活动,开设以“微建议、微技改、微服务、微节约、微环保”为主要内容的“五微”创新项目,90%以上由党员牵头实施。

党建聚链,促进集群发展。萧县经开区开展组织联建、队伍联训、载体联创、服务联办、发展联动“五联”共促行动,举办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链专场招聘会4场、“企业家下午茶”“政金企对接”活动11场。

示范带动,彰显品牌效应

“映山红”是六安市打造的非公党建品牌。近年来,六安市以这一品牌为牵引,按照“一园区一品牌”“千企百品”目标,扎实打造区域品牌和非公企业党建“微品牌”,全市共有113家非公企业培育党建“微品牌”。

以党建工作先进典型为依托,各地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出一批可学、可看、可借鉴的党建工作示范点,有力提升非公党建工作标准定位和价值内涵。

合肥经开区开展“三个十佳评选”,在全区择优遴选表彰“十佳非公党组织书记”“十佳支持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出资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十佳党建工作指导员”共30人,营造非公领域党建工作“比学赶超”氛围。

望江经开区建立优秀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结对指导帮扶机制,成立2个优秀书记工作室,培育2个非公企业党建实训基地,打造8个党建工作示范点,充分发挥典型带动和引领作用。

舒城经开区发挥产业链党建联盟作用,通过主动帮助园区“链上”企业拓展与合肥、沪苏浙园区企业联系等形式,服务“链主”企业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党建模式入选全国“两新党建百个创新案例”。( 本报记者 黄永礼

    相关新闻
一体化育人 怎样“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