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期在网络平台上吐槽外卖包装费过高的声音越来越多,不少消费者投诉“外卖商家重复收取包装费”“包装费用与餐品强制绑定”。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1万亿元,“饿了点外卖”已成居民重要消费场景。正常来说,商家除了要为餐品的制作加工承担成本,外卖包装也是不可避免的支出,将其纳入外卖订单费用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外卖包装收费过高,就可能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营秩序,“乱收费”现象理应得到有效遏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理论上,消费者一旦发现外卖包装“乱收费”,有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但从现实角度考虑,消费者对外卖包装所需的材料费、人工成本等真实情况缺乏有效认知,如果商家坚称收费合理,消费者受困于信息差,将难以拿出足够证据反驳,造成维权难。
遏制商家“任性收费”,需要有关部门主动作为。例如,中国包装联合会日前发布《外卖食品包装通用要求》,对规范外卖包装的生产、标签标识、运输和使用等细则起到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可结合市场发展实际,针对不同价格档次的外卖商品出台定价标准,依法督促商家将外卖包装费用控制在合理区间。
外卖包装“乱收费”问题多发,平台不能免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提出,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经营者未依法履行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有权主张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经营者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这就是说,平台不只是提供交易场所的“房东”,也要压实日常监管责任,全面把关商家经营流程是否合规合法,确保商家不敢在外卖包装费用上动手脚。
同时,部分商家之所以“乱收费”,不能忽视平台抽成过高的因素。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平台抽成比例高达三成,商家为保本只能采取变相涨价方式,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如果外卖平台处于商家无利可图、消费者不合理支出过多的状态,自然不是长久之计。平台既要对商家不良行为说“不”,也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商家、消费者等各方沟通,以更加合理的抽成比例、更高质量的服务保障措施,营造多方共赢的平台交易环境,合力推动外卖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 梅 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