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小信息”如何实现“大作为”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11-06 08:48:09 责编: 武静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近年来,合肥市政协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为履职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入一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努力提出为群众“雪中送炭”的建议,贡献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的办法,助力民生福祉改善,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打开“民意窗”

架好“连心桥”

10月15日,合肥市民刘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乘坐公交车,去商场购物。公交车进站停稳,王女士上车在刷卡机上刷卡交费,两个孩子则免费乘车。“现在坐公交,两个孩子都能免费,这个政策太贴心了!”王女士点赞道。

王女士两个孩子享受到的免费福利,源于合肥市政协委员的一条社情民意建议。

过去,合肥市民乘坐公交时,一名成年乘客可以免费带一名身高不足1.3米的儿童乘车,而超过一名的,则需要按超过人数购全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两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公交车只能一个孩子免票的规定是不是有些滞后?”合肥市政协委员王聿法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全国多地先后调整了配套优惠乘车政策。

“合肥公交票价政策是否也能与时俱进,扩大儿童乘车优惠覆盖范围?”去年4月,王聿法向合肥市政协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建议修改乘车规则相应条款,切实保障“二孩”儿童福利。

合肥市交通局对该建议高度重视,协调市发改委对儿童乘坐公交、轨道的优惠政策进行优化,推动公交、轨道票价改革,同时对《合肥市公共汽车乘车规则》《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进行同步修订,更新儿童优惠乘车条款。从去年8月开始,在合肥市,一名成年乘客可免费携带两名身高不足1.3米的儿童乘坐公交、地铁。

“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的初心使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履职为民的重要载体。”合肥市政协研究室主任王智源告诉记者,合肥市政协充分发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短平快”“直通车”的优势,聚焦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治理的难点,及时收集民情、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合肥市政协对采用的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汇编成《社情民意信息》和《政协信息专报》,即时定向呈报给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让篇篇“小信息”助解发展“大难题”。

据了解,2022年合肥市政协共收集处理社情民意信息1700余条,直报省政协信息170条,其中3篇信息被全国政协办公厅采用,4篇信息被省委办公厅《安徽信息》采用,20篇信息被省政协办公厅采用。

建好“服务站”

严把“质量关”

质量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生命。

今年4月,合肥市政协召开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特邀相关专家为委员们作辅导报告。报告结合大量优秀的实例,详尽阐述了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的方法和路径。为新委员上好履职辅导课,是合肥市政协帮助委员写好“委员作业”的惯例。

除了把新委员“领进门”,还对老委员“送全程”。合肥市政协注重对新老委员一程接一程地辅导,通过委员讲堂、辅导报告、情况通报,让委员既“摸清下情”又“吃透上情”,既“知情明政”又“资政建言”。刘焕安是一名“老三届”,履职期间一共写了128篇社情民意,连续6年获得市政协委员履职考核优秀奖。“我的体会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刘焕安说。

合肥市政协还依托“政协书院”不定期举办委员读书交流活动,通过架构线上“2+N”读书群,让委员读好时政之书、人文历史之书、古今中外之书和业务之书。通过智慧政协App、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对外调研交流等形式,全面掌握情况,提高履职水平。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主体是委员,关键靠委员。

如何让委员成主角?合肥市政协依托市政协专委会、市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和县(市、区)政协,组建社情民意工作信息员队伍、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专兼职编辑人员;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经各单位推荐,选聘30名参政议政热情高、履职能力强、专业素养好的政协委员为社情民意特邀信息员,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网络。

只有把问题看准,把对策提好,才能真正贡献“金点子”“好主意”。每年年初,合肥市政协根据重点协商议题,结合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重点选题,制定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重点策划打造计划》,明确重点信息报送主题、对象、时限和责任单位,将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在实施过程中,紧跟中央及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改革发展的难点事项,每月编发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参考选题,加强社情信息建言引导。

在编辑社情民意信息时,合肥市政协严把信息“质量关”,对情况不明、原因分析不透、建言不准的信息,及时与撰写人、有关部门沟通,适时邀请有关专家共同讨论,加大对社情民意信息的鉴别筛选和分析提炼,确保报送到党政领导或上级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始终分析透彻、重点突出、措施具体、操作性强。

加强制度化

履职增实效

社情民意信息虽小,但彰显的是委员履职为民的“大情怀”,不能让委员们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石沉大海”“提了白提”。

“为激励广大委员写出高质量作业,合肥市政协不断推进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委员履职提质增效。”合肥市政协研究室调研信息处处长陈宏星介绍,该市政协把制度机制作为推动和提升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重要保障,强化指导性、增强约束性、调动积极性。

一方面,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利用智慧政协系统、社情民意专用电子邮箱、微信等平台载体,不断完善信息报送、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及时向市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及县(市、区)政协通报信息采用情况,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另一方面,完善双向反馈机制。合肥市委办、市政府办以及办理单位向市政协办反馈社情民意信息领导批示和办理情况,市政协研究室通过平台载体或以适当方式向反映人反馈社情民意信息采用、领导批示和部门办理情况,做实做深成果运用“后半篇”文章,在反馈中提高反映人撰写积极性、部门办理重视度。

“社情民意一头连着界别群众,一头连着党委政府。”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表示,市政协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积极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聚焦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大事要事,提供更具前瞻性、科学性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政协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 本报记者 李 浩 本报通讯员 何 融


    相关新闻
离职后患病能否恢复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