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以金融“活水”润泽科创沃土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11-14 06:34:28 责编: 徐文娟

日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把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的首篇,既体现出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赋予金融服务科技的新的历史使命。

什么是科技金融?科技金融是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的产品、服务和模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新兴技术的研发,还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都需要金融作为强有力支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活力释放,助力核心技术突破,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然而,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缺少抵押物,与传统的信贷模式不匹配。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研发资金投入大、技术转化周期长,导致很多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科技要进步,创新要加力,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也要不断迭代升级。

把无形“技术流”变为有形“资金流”。科技型企业以“人” 为中心,属于技术密集型,难以提供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品。一边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另一边是金融机构不敢贷,那么金融该如何为创新主体助力?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就要找准科技与金融结合点。去年,安徽银保监局指导推出“科创打分卡”评价模型,根据企业创始人团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商业模式、市场前景等科创要素量化打分、依档归类、标准授信,推动信贷融资向科创成果转化前端延伸。金融机构应重点考察科创企业“技术流”因素,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持续提高科技金融服务质效,将企业知识产权、人才梯队等“科创软实力”有效转换为授信额度,更好满足企业爬坡过坎、成长壮大的融资需求,破解企业“贷不到”“贷不够”等难点痛点。

推动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双向奔赴”。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创新也需要科技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一方面,加大金融科技创新投入,发挥科技手段在缓解信息不对称中的作用,使得数据信息更为准确且可追溯,确保金融机构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收集整合企业贷款记录、消费记录和支付信息等历史数据,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搭建沟通桥梁,有效解决金融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产业链,通过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实现服务模式优化和功能边界拓展,有效打破金融服务的时空、数量和成本制约,提高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覆盖范围、效率和精确度。

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接受度往往是一个未知数,存在一定风险。金融在支持科技创新过程中,如何管理和防范可能面临的风险,也是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对行业前景、竞争格局、商业模式的研究,完善相关风险评估框架、授信政策,以便更好把握市场机遇和防范风险。科技型企业是金融的服务对象,同时科技型企业也要履行信息披露、接受市场监督的义务。职能部门坚守监管主责主业,守牢风险底线,不断提升监管适应性、针对性,以更好的风险管理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顺应经济发展之变,适应科技创新之需。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徐 海

    相关新闻
社区有个“大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