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让群众在物质生活上“富口袋”,也要推动群众在思想文化上“富脑袋”。铜陵市义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工作方法,以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和创作本土化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基层、落细落实,唱响主流声音,富足群众精神家园。
形式多样化,理论宣讲更接地气
9月25日,义安区老洲乡光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上人声鼎沸,“举旗帜·送理论·铜声讲理”艺术化宣讲走进老洲乡暨“临津大讲堂”宣讲联盟授牌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光辉村及周边的100多名群众,对这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格外期待。
“小籽花生咯,口感香哟……”开场的牛歌新唱《秋到太阳岛》婉转动听、余韵悠长,让大家领略到了老洲乡风貌;伴随着锣鼓的声响,三句半《坚定信念铸忠魂》宣传了党的相关政策;群口快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通过鲜活的事例,以接地气的表演普及“指尖督办”相关知识……
“节目通俗易懂,既讲述了党的政策理论,还附带说了身边的风土人情呢。”村民万桂珍一边观看节目,一边为精彩的节目鼓掌。
理论宣讲接地气、有人气,才能更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义安区在打造“井湖讲堂”“临津大讲堂”等固定宣讲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渠道、探索新形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以多样化的方式及时、准确、有效地将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基层群众。
把村民的晒谷屋场变成了“送党课进户”“送政策进户”的“三尺讲台”,连日来,由义安区民政局党支部牵头,以民政局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退伍老兵、志愿者为成员的“红色屋场宣讲团”走村入组,围绕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重点民生政策,开展政策解读,通过政策辅导、案例讲解、现场答疑等方式,帮助群众了解政策、熟悉政策、运用政策,让政策福利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为提升理论宣讲的针对性、有效性、覆盖率,义安区集聚党员干部、模范人物、优秀女性等各方面人才1000余人,打造示范引领的巡回团、精准服务的专家团、群众身边的宣讲团,构建 “直通百姓”的宣讲阵地。
今年以来,义安区通过辅导讲座、艺术化宣讲、宣讲团巡回宣讲等方式,已累计开展理论宣讲300余场次,受众达2万余人次。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分团,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主体多元化,文化活动广聚人气
10月14日,以“赓续红色血脉、静享和美胥坝”为主题的第三届江洲文化旅游节暨胥坝漫步生态游在义安区胥坝乡开幕。
铜陵是江南解放第一城,而地处长江江心洲的胥坝乡,则是渡江战役的“跳板”,也是“中华诗词之乡”。近年来,胥坝乡立足实际,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并依托群心村等打造了“家风家训示范街”、乡贤馆、渡江广场等一批可游玩、可研学的文化景点。当天活动中,《渡江第一船》等节目再现了胥坝乡红色记忆,其后的漫步生态游活动,数百名铜陵市民以徒步方式“打卡”了文化景点,并参与到了“寻诗之旅”诗词绘画展、“笔下生花”主题美术写生等活动中。
精神富有,文化先行。近年来,义安区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为抓手,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推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10月16日,夜幕降临,位于义安区西联乡的犁桥水镇已经热闹起来。五彩灯光点亮夜空,“火树银花”遍布街角。记者跟随人流来到景区内,看到游客们正在各个小吃摊位上享受美食,一旁的汉服体验馆内,聚集了不少租衣拍照的游客。
“穿上汉服,跟水镇的文化韵味融合,这样的感觉很棒。”铜陵市民刘女士表示,犁桥水镇文化味浓、很有特色。
近年来,义安区深耕文旅融合,立足水乡和犁桥艺术村特色,在“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犁桥村,融合徽派文化精心打造了犁桥水镇景区。水镇景区与“艺术犁桥”交相辉映,让犁桥在铜陵及周边地区成功出圈,成为新的打卡胜地。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犁桥水镇客流量超26万人次,日均揽客3.25万人次。
为让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义安区除了区级层面举办活动外,更积极推动活动举办主体多元化。今年以来,该区五松镇举办了民俗文化节、顺安镇举办了“三月三”传统文化节、老洲乡举办了以风筝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文化节、东联镇举办了以美食文化为主题的招牌菜评比等活动。一场场扎根乡土、承载乡音、弘扬文化的活动,不但广聚人气、带活乡村氛围,也推动了文明乡风培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创作本土化,文艺精品鼓舞士气
“2013年,村里在建设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时,想把‘渡江第一船’的记忆留下来,用红色精神滋养‘美丽幸福新群心’这片热土。我们经多方打听联系到马毛姐的族叔马其红,通过他见到了渡江女英雄……”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义安区委组建专班精心制作的4集广播剧《渡江英雄马毛姐》开头部分的一段独白。
该广播剧旨在通过剧中马毛姐和哥哥等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极富张力的音效,打造具有义安文化特色、彰显铜都精神的优秀红色剧目。该广播剧一经推出,迅速引发热议并被多家媒体转发。今年,该广播剧入选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今年,义安区组织文艺工作者以该区富含江南韵味的永泉小镇景区建设发展为主要内容,创作了3集广播剧《寻梦江南》,讲述主人公扎根乡野、创业一方故事,传递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义安区深耕文化沃土,立足本土特色,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创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对味的“文化大餐”。
“除去创作了一批精品广播剧外,义安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还围绕家乡发展、寻味乡愁、文化传承、疫情防控等主题,创作了一大批流行歌曲以及独具特色的‘铜陵牛歌’,许多作品叫好又叫座。”义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玲娟介绍。
以文艺精品“圈粉”群众,义安区制定了《2023年全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农村题材文艺创作扶持奖励力度、启动“青年文艺新星发现计划”、打造自下而上的群众文艺作品选拔提升平台等措施。
“我们将持续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建强文化人才队伍,浓墨重彩讲述新时代义安区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动实现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吴玲娟表示。(记者 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