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老曲新调送真情
——专访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12-01 08:08:30 责编: 武静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资料图片)

40余年来,韩再芬一直坚守、活跃在黄梅戏创作与演出一线,是第二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群体中标志性艺术家。获奖无数、荣誉等身的韩再芬,并未止步不前,而是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艺术战友”,勇做时代弄潮儿,在黄梅戏领域躬耕不辍。

今年,她携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团队来到省城合肥,为广大戏迷奉上团队精心打造的“合肥演出季”(第12季)精彩展演。带着广大票友和戏迷的热情与期盼,日前,本报记者走近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请她畅聊戏里戏外那些事。

记者:您能同大家聊聊今年的合肥演出季,将呈现哪些亮点呢?

韩再芬:连续十二年,再芬黄梅每年岁末都会如约来到合肥举行为期半个月的演出季。遗憾的是,由于疫情,2022年间断了一次。今年再芬黄梅又如期来到了合肥,用十台大戏来弥补去年的“爽约”,向省会的观众朋友表达歉意,以弥补甚至加深我们之间的情感。

站在2023年的岁末,对于我这个老演员来说,就像站在一个陌生道路的开端,诚惶诚恐,生怕成了时代变换的弃儿。让我仍有信心的是,我的心还是那么火热,还有,那些支持我的人,一如既往地伸出温暖的臂膀和送给我们勉励的话语。

这次我们挑选了十台大戏献给合肥的观众。这些作品并不是我们作品的全部,而是通过“目的选样”的方式来一次时光与样式的回顾。比如《女驸马》是我院的前身——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1958年原创的“新戏”,想不到65年后,这部戏已经成为传承的经典;邓稼先是我们安庆人、安徽人、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当年排《邓稼先》这出戏,是想用黄梅戏这样的邓稼先家乡的曲调来颂扬邓稼先的丰功伟绩,倾述家国情怀,讴歌英雄人物;《祝福》是我院演员吴美莲凭演而获得梅花奖的新创剧目,也是我院“鲁迅系列”的开局作品。

像《春江月》《五女拜寿》是我们黄梅戏的成功移植剧,是好看作品,也是考验演员功力的戏。所幸的是,我院能演大戏的青年演员很多,他们不仅事事敬业功夫深,还能使得舞台呈现非常活泼,充满青春的朝气。

《倾宁夫人》是我今年新排的大戏,想让更多的合肥观众也看看这部戏,评判一下我们的创作是否有守正的坚决。之所以没选演《徽州女人》《徽州往事》《不朽的骄杨》……那是因为,要把舞台让出来,让青年人逐渐占领舞台——我的淡出,是必须需要接受的事实。

记者:每年的演出季再芬黄梅都会有自己的“主题”,今年为何会以“人人当主演”为主题呢?

韩再芬:除了奉献精彩的剧目,本次的合肥演出季也是剧院近年来坚持的“人人当主演”理念的践行。十台大戏,二十余位主演轮番展示,从台前到幕后,再芬黄梅拿出全身家当,使出浑身解数,可以说是剧院实力的一次全面彰显。

“每一位演员都想站在舞台中央”,奔着这个方向,再芬黄梅锻造平台,践行推出“人人当主演”的项目,帮助年轻的演员实现“主角”梦想。本次合肥演出季中即将上演的《邓稼先》《靠善升官》《罗帕记》《天仙配》《春江月》等大戏都是由青年演员担纲主演,年轻人的梦想已然实现。然而,这仅仅是该项目的初步战略,下一步,“好的演员必须站在舞台中央”,重点培养,从“人人当主角”的现实成果向重点培养“黄梅戏青年领军”的目标迈进,实现黄梅戏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戏剧传承,说到底是人的传承。青年演员在成长,要不停地为其创造新平台。

2010年我省成立黄梅青年团,名家、名角“传帮带”,为孩子们搭戏“让台”;2016年,剧院推出 “今日头牌”——青年名角个人专场项目,即借鉴传统戏曲的表演范式,从优秀青年演员中,选拔基本功扎实、表演才能出众、形象气质俱佳,且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的佼佼者,为其举办专场演出。现在“今日头牌”项目已经成为再芬黄梅人才培养计划中一项持之以恒的战略举措。希望每个青年演员都能努力争取,成熟一个,我们就推一个。

无论是13年前的合肥大剧院,还是10年前打造的安庆再芬黄梅公馆,哪里有舞台,哪里就是孩子们的练功房,“以演代练”的方法让孩子们迅速成长。与此同时,再芬黄梅公馆还有了“意外”收获,成为中国黄梅戏传承基地、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实践教学基地、传承和发展黄梅戏艺术的窗口;今年又入选全国旅游精品演艺精品名录,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文旅项目。

记者: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梅戏)传承人,在新时代如何让更多观众链接黄梅戏,爱上黄梅戏呢?

韩再芬:有人说,互联网的兴起让舞台艺术离观众更远,而我却有自己的探索,鼓励大家拥抱互联网,搭建云端剧场,希望通过黄梅戏+互联网,打造黄梅戏线上传播的“网红”生力军,推出更宜于互联网传播的优质“爆款”作品,让更多年轻群体关注黄梅戏,从而吸引他们走进剧场,欣赏真正的剧场艺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观众需要持续地培养和传承,才能夯实黄梅戏赖以生存的土壤。

10多年的演出季效应聚沙成塔,口口相传,再芬黄梅在合肥产生根深蒂固的“观众效应”。而今老曲新调送真情。十台大戏,共演十五场。我们对本次合肥演出季期待的是,省城的观众朋友能用一贯的真诚,在观赏的同时,能坦率地对再芬黄梅的艺术质量、艺术形式与艺术服务提出宝贵的意见。也许你们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灵感,或修正某些创作方向。

(本报记者 朱琳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