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彰显本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日前,黄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黄山市将大黄山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把旅游、文化、生态的叠加优势作为最具特色的资源要素、营商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统筹文旅产业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以经济发展之兴、生态环境之优、社会大局之稳,促人民生活之美。
今年以来,黄山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与农业、交通、康养、体育、教育、数字等融合发展,推进33个亿元以上在建重点文旅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会客厅”,举办和承办了2023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沿线城市市长论坛、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圆桌会议、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安徽民宿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持续打响“吾心安处是黄山,人间有味是徽州”文旅品牌。今年1月—10月,黄山市接待游客7501.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3.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提前两个月超过2019年全年总量。
在推进“旅游+”的同时,黄山市积极实施“+旅游”,让产业导向更绿色、产业体系更鲜明。何毅说,针对旅游城市实际,黄山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穿打透汽车零部件和后市场两个赛道,共筑汽车电子电器和新型底盘系统产业集群,建设智慧道路检测和汽车文化旅游基地,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最友好旅游目的地城市。同时,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新安医学品牌优势,优先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产业,以医带药、以药促产,建设新安医疗旅游先行区和国际医养康养示范区,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何毅介绍,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黄山市主动融入长三角,瞄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更加注重产业集群清单化、产业链条图谱化、产业培育精细化,建立重点项目红黄灯预警机制,组织实施重点产业领域招商攻坚行动,让更多新兴产业成长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今年前10月,黄山市新签内资项目40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5个,到位内资446.3亿元,其中昌景黄高铁即将开通运营、池黄高铁全面进入静态验收阶段,里庄抽水蓄能电站、市域旅游铁路T1线、新安江航道综合整治提升、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等工程即将开工。
“发展为了人民,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何毅告诉记者,黄山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破解前进中的难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等。(记者 吴江海 罗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