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以生活的诗意照亮信仰之光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1-03 09:17:50 责编: 武静

看演出之前,我是有顾虑的。当代舞台上主旋律作品的创新已到瓶颈阶段,《今夜星辰》涉及的题材除了大量的舞台作品,许多影视作品也是珠玉在前,可以说对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和相关人物已经从多个角度有过充分展现。

再编这样一台讲述科学精神的戏,如何写才能突出重围?看完演出,出乎意料地发现这部戏不仅内容好, 艺术表现上也很洗练、灵活, 超越同类题材的作品。它既是一曲对中国知识分子无私献身祖国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英雄壮举的赞歌,又是一首质朴无华的散文诗。

《今夜星辰》的创作之难,称得上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首先,表面看,《今夜星辰》讲述的是困苦年代科学家报效祖国的故事,但其实真正要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题材重大,责任重大。其次,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编写的戏剧, 必须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要求,不能“魔改”。再次,讲述科学家和教育家的作品, 离不开方程式、数据、实验室, 色彩单一是需要被跨越的屏障。如今, 通过编导演音美的共同努力,诸多困难被一一化解,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部颇具艺术性的话剧作品, 既写出了困苦时代一群朝气蓬勃的科学家以赤诚之心,甘心奉献一生的精神风貌,又写出了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今夜星辰》这部剧中,编导苦心孤诣地为我们营造了“浓郁、鲜活的生活诗意,让高贵灵魂的信仰之光在满天银河中熠熠闪烁”。

首先来谈谈这部剧对生活诗意的营造。传统的主旋律戏剧作品,主人公形象往往“高、大、全”,成为模式化、神圣化的英雄。《今夜星辰》的创作是一次奋力跳出“同质化”的过程。通过一方舞台,编剧试图把知识分子人生的滋味倒腾出来,更希望把剧中知识分子作为人的生存状态呈现出来。《今夜星辰》写的是科学家和教育家为国奉献的大事件,但通过小民的事情,它传达的却是大众的情怀,是人间温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不仅是一个大题材,更是一个大作品。

对于一部讲述真人真事的作品,抓住人物的灵魂,塑造鲜活人物是成功的关键。《今夜星辰》在宏大叙事和“知识分子的日常”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而撬动这个平衡点便是我们常说的剧中的细活儿——小故事、小情节、小感动。比如,郭永怀与李佩的夫妻情、郭永怀与郭芹的父女情、李佩与郭芹的母女情、郭永怀与李佩对学生的舐犊之情,郭永怀与钱学森的兄弟情等。此外,剧中几个小物件的穿插也颇有新意,如李佩送给郭永怀的新婚礼物——棕色牛皮公文包,郭永怀在出发前送给女儿心心念念的手风琴,郭芹格外喜欢的母亲和父亲回国时穿的那件老旧风衣……一部戏的好坏是由细节决定的,有思想意味和艺术表达的细节尤能撩拨心弦。郭永怀、李佩、钱学森都是不平凡的知识分子,但他们也是被日常缠绕的平凡人。《今夜星辰》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作为普通人的美和善,令我们徜徉在日常生活中的无限诗意,感受一种更加真实的生命。

《今夜星辰》深远的现实意义也值得称道。生活在新时代的大众,普遍追求物质上的高额回报和生活的上轻松安逸,在这一现实下,大力弘扬曾在革命年代和建设年代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血志士的集体主义和乐观主义,重振推动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尤其重要。为年轻一代观众树立精神偶像,记住那些真正为祖国的强大、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牺牲的人和不朽的精神,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今夜星辰》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

■ 靳文泰

(作者为《中国戏剧》杂志社副主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