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水量足了,水压稳了,水质好了”
——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探访⑤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1-20 07:49:58 责编: 马菁

1月18日上午,亳州城南调蓄水库,成群的水鸟在水面上嬉戏。作为亳州人的“大水缸”,每天约15万吨的优质地表水从这里流入亳州城南地表水厂,经过制水、供水环节,让70万名市民喝上引调水。

亳州市民陈红说,喝上引调水后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自来水供水更可靠,最近两年再没遇到“洗澡洗到一半突然停水”的尴尬场景。

“刚到亳州时,刷牙水都是咸的,现在口感变甜了。”在亳州工作10多年的合肥人张晓威对亳州自来水近年来的变化感受颇深,“过去水量小、水压不稳,一楼的燃气热水器也经常打不着火,现在搬到十一楼,热水器也正常。”

“水量足了,水压稳了,水质好了”,是受访群众的共同感受。

“城南调蓄水库总库容为493万立方米,蓄水容量460万立方米,可以保证主城区供水。”亳州市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水质保护科科长察斯琪告诉记者。

亳州市属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中心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面对困境,亳州市抢抓引江济淮有利时机,加快建设城南调蓄水库及城南地表水厂,加速开源引流、水源替换。2020年6月30日,引江济淮亳州市应急供水工程实现通水,从西淝河引来的汩汩清水涌入城南调蓄水库,优质地表水从此进入千家万户。

如今的城南调蓄水库,承担着亳州城区80%的供水量,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360度无死角监控,可以24小时查看水库周边动态,提醒值班人员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保障水源安全,守护城市‘大水缸’。”城南调蓄水库管理员袁伟指着监控值班室的智慧大屏对记者说,水库标准水位35.6米,出现供水不足或者出水量过大等突发情况,会及时与上游供水泵站联系,调整供水量,保持水库储水量动态平衡。

除了落实水库及供水管线安全巡视制度,亳州市汤泉水质检测中心每天固定到城南调蓄水库定点取水,对色度、浊度、臭和味、耗氧量、菌落数、氨氮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所有检测数据全部达标。

城市供水有保障只是开始,让城乡群众都喝上“放心水”才是目标。近年来,亳州市积极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改革,力争“十四五”末让全市群众都喝上更优质安全的地表水、基本不喝地下水。

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张集村村民田静一直盼着能像市区的居民一样,早日喝上“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引调水。引江济淮古井镇供水工程预计在今年建成投用,届时,她的愿望将变为现实。

“蒙城县去年已完成全域水源替换,到2025年底,涡阳县、利辛县、谯城区将全部完成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亳州市水利局副局长杨景欢告诉记者。

目前,亳州市已有地表水厂6处,正在施工4处,建成取水泵站7处、加压泵站3处,新建输水管道202公里、配水管道1200公里,完成水源替换并惠及人口254.42万人,累计完成投资34.8亿元。(本报记者 任 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