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没回家,变化还真大!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口红绿灯也亮起来了……”2月1日,常年在浙江绍兴务工的谢继刚,返回老家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大庄村油坊庄过年,家乡发生的变化让他竖起大拇指。
在谢继刚的记忆里,村民家门前的路坑洼不平,下雨天常常被溅得一身泥水。
群众的呼声就是党委、政府行动的哨声。2023年春节期间,村里修起了水泥路。大庄村、欧集村的7个自然庄完成14.42公里的道路硬化,惠及约5000名村民。
如今,通村大路铺成沥青路面,各巷道都硬化成平坦的混凝土路面,每户门前道路上还设置了窨井盖。改造后的小巷变宽了,村民的小汽车停到了家门口。
比起道路的变化,村口红绿灯的安装启用,更让村民满意。
301省道从油坊庄穿村而过,把村庄分成南北两部分。住在路北的村民要到路南农田劳作、住在路南的村民要到路北走亲串门,都必须穿过公路。在人流、车流量密集的情况下,该路口未设置交通指示设施,导致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村民们通过拨打12345热线反映问题。去年8月9日,市领导到段园镇带案下访,我作为村民代表,当面表达了群众诉求。只过了10多天,相关部门就在村口安装了交通信号灯。”村民毛国栋说,交通信号灯是村民多年来的所思所盼,如今安全感倍增。
淮北市信访局副局长郭朝玲告诉记者,段园镇是淮北市的一块“飞地”,紧邻宿州市萧县,这一路段虽处淮北境内,但道路交通设施管理却归属萧县。在淮北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经协调宿州市和萧县两级政府,最终确定了改造方案,由淮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供设施设备,段园镇积极筹集资金,完成油坊庄和另一路段共两个路口智能交通信号灯配套设施工程建设。
记者在油坊庄与301省道交口看到,这里不仅安装了智能交通信号灯、设置了减速慢行交通标识,还规划了斑马线,道路交通井然有序,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本报记者 吴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