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打到眉骨,鲜血直流;在-5℃的电线杆顶,连续作业3个多小时……因连日的冻雨,歙县杞梓里镇高海拔供电线路出现多处断线,英坑、金竹两个高山村落的950余户村民的用电受到了影响。2月26日,记者跟随国网歙县供电公司安全总监吴小佳赶往抢修点。“目前,我们有5支队伍、70多人正在山里抢修,最高两处断点的海拔分别为1150米和1053米。”吴小佳说。
自2月22日,杞梓里镇便出现冻雨,高海拔山上的树叶、树枝以及供电线路上有2至3厘米厚的覆冰。“覆冰本身并不影响供电,但它可能导致线路因超重而断线。其实,绝大多数断线是由倒伏的树木所致。”吴小佳说。在赶往抢修点的盘山公路两旁,每前行几百米便能见到倒伏的树木。经过村民们的清障,道路虽然通了,但是应急发电车以及大型设备等仍然无法运送上来,紧线、放线等很多工作都需要人工操作。
当天下午1时30分左右,赶至抢修点所在山头,我们沿着抢修队员们留下的脚印往山坳里走。每走一步,脚下的冰都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树枝上的冰不时撞到安全帽上,发出咚咚的响声。行至陡坡时,为避免滑倒,需要用手拽着树根向下挪动。
行约10分钟,我们遇到抢修队员江鹏,他用手和纸巾捂着眉骨,纸巾上有很多鲜血。“砍竹子时,弯曲的竹子突然弹起,打到了眉骨上。”江鹏说。记者注意到,约1.5厘米宽的伤口还在流血,吴小佳紧忙联系车辆送江鹏到山下治疗。
半个小时后,我们赶到抢修点。“线已经接好,清理压在线上的树木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杞梓里镇供电所质量安全员吴友忠告诉记者。此时,在12米高的电线杆顶,抢修队员胡德明已连续作业3个多小时,午饭还没有吃。“他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遇到急难险阻的事情依旧冲在最前面。”吴友忠说。
在吴友忠的催促下,胡德明从电线杆顶下来,蹲在地上吃了面包、茶干。吃完饭后,吴友忠原本想让胡德明休息,让年轻的队员汪东东上到杆顶。可是,电线杆裹着一层厚厚的冰,汪东东使用的脚扣总是打滑。“还是我来吧,我用登高板上。”胡德明又站了起来。
在安全绳、安全带等安全措施的保障下,胡德明开始攀爬。“要是没有冰,脚扣几十秒钟、登高板两分钟就能爬到顶。”吴友忠说。胡德明用了近15分钟才爬到杆顶,并在上面操作至下午5点左右,直到该处抢修完成。
晚上7点左右,随着多处断点的抢修完成以及应急发电车开至山顶,英坑、金竹两个村920余户村民的家中恢复了供电。“目前,只有北龙源村民组的30余户村民家中还没有供电。那里,海拔950多米,路上还有2厘米厚的冰。明天应急发电车可以上去,抢修估计需要一至两天。”吴友忠告诉记者。
■ 本报记者 袁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