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双拥文化基地,培树一大批双拥先进典型;推进优抚医疗结算“一站式”,探索军供保障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成立“兵为兵”优抚协理员志愿团队,打造“兵支书”队伍;落实退役军人安置优待政策,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近年来,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探索新时代条件下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与作用发挥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一系列事关广大退役军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深入人心,全市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向党和政府以及广大退役军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军民同心
双拥之花竞相绽放
“对于出门在外的军人来说,贵店的周到服务,让我们有一种可依靠的踏实……”3月8日,铜陵君华大酒店收到一封来自现役军人王普安的手写感谢信。王普安在信里说,军人驿站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为提升优待证“含金量”,铜陵市陆续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共211条优待目录清单,涉及30个部门和39个社会化拥军企业(社会组织)。
在此基础上,去年铜陵又推出全市A级景区向全国退役军人和“三属”免费开放及上述人员免费乘坐公交车等优待政策,为广大现役、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阳春三月,走进位于铜陵市义安区的3A级景区犁桥水镇,双拥元素随处可见。从“军人优先”窗口、路灯牌上的双拥标语,到拥军街、双拥长廊、双拥书画展馆,再到温馨的军人驿站、传承红色精神的研学课堂……该景区负责人刘东成介绍,全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前来游玩,不仅可持证免门票,还能享受景区内30多家双拥示范店的折扣优惠。
在双拥示范店铜徒学堂内,以铜陵舰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我们为铜陵舰设计了一系列铜工艺品,还设立了双拥展示区、双拥图书角,配备了600多册军事题材图书。”学堂负责人张兴胜说,希望通过这些营造良好社会拥军氛围。
近年来,铜陵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目标,以一项项扎实举措和一个个温暖举动,激发新时代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深厚力量,让双拥之花在铜都竞相绽放。
截至目前,铜陵市改造提升1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军事日”“军营开放日”和烈士纪念日及军地联谊活动130多场次;编印出版《双拥花开耀铜都》《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等书籍2500册;评选70名“最美双拥人物”“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全市“两新”组织参与拥军优属活动的有3100家。
不断提升双拥浓厚氛围的同时,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还不断推进“标准化”建设,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标准化”服务
温暖送到官兵心坎上
“过去不仅要先垫钱再报销,还得拿着资料在医院和退役军人事务局来回跑,现在医院的优抚窗口一次性就能结算清楚!”在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说起就诊感受,刚出院的退役军人徐卫国感慨不已。
优抚对象看病实现“随办随结”,得益于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创新推出“一站式”优抚医疗结算服务。
2022年8月,铜陵市充分整合退役军人、医保、卫健、财政等多方力量和资源,在全省率先实现优抚医疗“一站式”结算平台与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对接运行,实现了优抚对象四项待遇在全市12家定点医院“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
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高雷娜介绍,优抚对象仅需出示优待证“亮明身份”,就能享受专属优先窗口和绿色通道,以及一对一导医引导就诊等多项服务。同时,出院无需申请、提交材料,也不必等待审批和垫付资金,“一站式”即可办理结算手续。
如果说“一站式”结算是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进标准化建设迈出的第一步,那么打造军供保障体系精准化,则是该市推出的又一“样板工程”。
“这是去年年底火箭军某部路过赠予的,当时我们从出餐到送达仅用了3小时,保障了近千名官兵及时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3月5日,在铜陵市军供站荣誉墙前,站长陈明指着墙上20多幅锦旗如数家珍。
“军供保障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形成标准化的闭环管理。”陈明介绍,针对军供服务中的应急保障、持续保障和跨区域保障等难点问题,该站展开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如2022年至2023年,制定《军供保障机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军供保障机构餐饮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规范;创新军供标准化“PDCA”循环管理方法,研制出内控标准252项,采标64项,确保高质量完成每一次军供保障任务。
从过去一天最多保障300人到现在一天保障3000人,从仅能提供方便食品,到3小时就能将一箱箱新鲜饭菜送到子弟兵手中……在“标准化”建设引领下,铜陵市军供站成为我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首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军供应急保障能力快速提升,单次保障量、年度保障总量和跨区域保障距离均居全省前列。
思政引领
退役军人“底色更红”
“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谈及铜陵市优抚协理员志愿服务队,革命烈士、一等功臣的母亲王凤英激动地说。
今年84岁的王凤英,大儿子在战斗前线光荣牺牲。前几年,小儿子和老伴也因病相继离世。优抚协理员汪小明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安排她到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短期疗养。疗养结束后,汪小明又经常上门陪她聊天、拉家常,帮助买米买油,带她参加多项公益活动。王凤英逐渐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振作起来,还加入了铜陵老兵宣讲团,一场接一场地讲述烈士事迹。
为激活退役军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探索,在全市范围组建了一支“优抚协理员”队伍。
“我们总共有52名队员,其中有2个‘中国好人’、2个‘安徽好人’。”优抚协理员志愿服务队队长汪小明介绍,队员们通过走访慰问、上传下达、代理代办、宣传调解等志愿服务,成为政府部门和退役军人之间的“连心桥”。三年来,他们累计开展政策宣传10600余人次,帮助退役军人解决问题26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290多件。
近年来,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兵为兵”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通过抓典型促带动、建平台促实践、练内功提质效等方式,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氛围热起来、项目动起来、品牌亮起来。
目前铜陵市共组建志愿服务队500余支,人员规模1万余人,建成志愿服务组织孵化中心2个,设立“老兵家庭红色宣讲点”等各具特色“样板点”22个,开展活动200余次,受众2.4万余人次。2020年7月,退役军人事务部专刊印发铜陵市优抚协理员的经验做法,推广全国学习借鉴;优抚协理员队伍荣获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2022年12月7日,铜陵市作为全国7个代表地市之一,在全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为全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贡献铜陵样板。
除了退役军人志愿者,永葆军人本色的还有一名名投身铜陵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兵支书”。
2021年8月,退役军人张刚回到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跃进村任职村书记,成为一名“兵支书”。上任后,他提出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经济“三资”、引入白姜种植产业,成立村“救急难”互助社,打造村办物业公司……如今,跃进村村集体收入由最初的92万元,提高到285万元,各类产业项目实施带动新增200多人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
为强化“兵支书”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全面做好“兵支书”“兵委员”选拔、培育、管理、使用工作。通过摸底排查,该局从退役军人中公开选拔98名村级后备力量。同时,为上任的“兵支书”“兵委员”开展换届业务培训,已累计开展4期118人次。
截至目前,铜陵市村“两委”班子共有退役军人491人,其中“兵支书”73人。这一支“铁军”也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持续发挥退役军人“红色潜能”,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在乡村振兴和服务社会中注入“兵力量”的同时,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还着力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助广大退役军人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手拉手”帮扶
就业创业不再难
就业创业始终是广大退役军人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铜陵市积极把退役军人作为重要人才资源安置好、使用好、作用发挥好,为他们搭建创业舞台、就业平台。
为帮助退役军人迈好工作转岗、事业转型、人生转轨的关键一步,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制定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动态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台账2万份。同时,建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实训基地9个,就业创业孵化基地10个,组建就业创业专家团队2个;举办市、县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2次,专场招聘会56场次,累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28800个,1300余名退役军人签订就业协议。
在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基础上,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还积极营造退役军人创业“热土”。
“作为一名老兵,感谢这些年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我的帮助!”安徽蟹之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陶胜,退役回到老家枞阳县后,聚焦本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开始创业,依托电商平台打通了销售渠道,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大咖”,去年实现销售额4亿多元。
在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指导下,陈陶胜从全国60多个退役军人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优胜奖”。自身创业成功的同时,陈陶胜还不忘帮助身边有就业意愿的退役军人,不定期为他们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电商创业等各类知识培训,提高战友们的创业就业能力。
为让全市退役军人创业者“抱团取暖”,铜陵市还成立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没有促进会,就没有我的今天!”铜陵市贵军养殖场负责人邹桂军说,前两年受疫情影响,他的养殖场经营不善,不仅缺少流动资金,还因缺少抵押物而贷款无门。就在他几近绝望之时,铜陵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主动上门走访慰问,帮他渡过了难关。
“副会长张刚主动作为担保人,帮我拿到了银行30万元的贷款,又借给我8万元现金恢复生产!”邹桂军坦言,在促进会帮助下,他的养殖场不仅扭亏为盈,还吸纳了多名退役军人就业。如今,养殖场年出栏生猪6000头,年产值达2000万元。
退役军人工作事关强国兴军大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新征程上,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围绕奋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目标,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全面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贡献退役军人工作奋进之力。
■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全媒体记者 李晓磊 侯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