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关乎群众福祉,关乎执政理念,关乎高质量发展。全省民生工作大会对全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省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要部署。全省上下要坚持把守好民心作为最大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上展现更大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大力实施暖民心行动和民生实事,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网织密织牢,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特别是去年以来,创新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民声呼应平台体系,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坚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坚持点上问题和面上问题一体整改,坚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有效破解了惠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上不来等问题,赢得了广泛认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但也要清醒看到,民生保障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诉求重视不够、解决不力,必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系统加以解决。
持续完善“民声呼应”工作体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突出平台整合,加快建立统一的省民声呼应工作平台,打通各平台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数据关口,拓展线上线下诉求反映渠道,让下情上达更加直接高效。要突出办理质效,把工作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群众满意上,推动群众诉求解决效率更快、办理质量更高,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要突出标本兼治,统筹“当下改”和“长久立”,注重从具体诉求中查摆工作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坚持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以党委政府“有为”促进人民群众“有感”。
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继续统筹实施50项民生实事,从小切口入手,从老百姓身边的事、日常的事、具体的事做起,细化具体举措和工作抓手,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民生工作旨在为民、重在办事、成于务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生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带头抓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更好服务群众、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基层。要严格考核评价,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徽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