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105岁老人捐赠“传家宝”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3-28 22:26:23 责编: 刘东伟

“这是我家珍藏了75年的箱子,捐给纪念馆。”3月21日,在家人的帮助下,濉溪县南坪镇浍北村72岁的张文武将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皮箱搬进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赠送给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

这只铁皮箱是张文武的父亲张印德留下来的“传家宝”,它的文物价值发现者,是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专家委员会成员、淮海战役文史研究资深专家周杨。

3月6日,从事淮海战役文史研究30余年的周杨,在走访105岁的淮海战役支前老人张印德时,见到这只铁皮箱便一眼认出这是弹药箱。这个军绿色的铁皮箱长0.9米、宽0.6米、高0.5米,上面印有一串英文。

张印德回忆说,双堆集歼灭战打得异常激烈,平原作战易守难攻,解放军从四面八方朝被围的黄维兵团挖战壕,然后将后方送来的门板铺在战壕内,以此作为兵员和物资输送的通道。当时,他和哥哥张印堂参加往前线运送门板的队伍。双堆集歼灭战结束后,他们捡到一个被子弹打穿的铁皮箱,当时不知道是啥,抬回家修补好后,当作存放衣物的箱子。张印德和张印堂各自成了家后,分家时这只铁皮箱作为一件“家具”分给了张印德。

“1978年,我到濉溪县运输公司工作,就把这个箱子带在身边存放衣物,直到2012年退休,用了34年。我对这个铁皮箱很有感情。”张印德的儿子张文武说。

周杨说,他看到这只弹药箱时,提出自己掏钱买下箱子再送到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此时,张文武才知道这个“传家宝”的价值,当即表示无偿捐赠。

(本报记者 吴永生 本报通讯员 范胜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