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复习要着重整理以前做过的题目
◎考前做题注意时间规划,侧重审题类训练
◎做整卷时要准确记录每一个题型所花时间
◎作文要准备若干个素材,吃透主旨、细节
高考临近,冲刺复习至关重要。考生考前如何“临阵磨枪”?为此本报特邀省内知名学校的优秀教师为广大考生支招。今天,请安庆一中高级教师、安庆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舒兴庆作语文考前辅导。
“临近高考,考生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平时如果有一道题做不出来,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到了考前一周,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会紧张。所以,冲刺阶段复习要牢牢抓住语文的特点,给自己正面的鼓励,相信平时的积累不会白费。”舒兴庆说。
他认为,近年来的高考题越来越贴近时事,越来越强调主旋律,所以最后的复习仍然要关注时政热点。这段时间不要过多地做新题,也不能做太难的题,要注重把以前做过的题目进行整理。“错误是我们进步的增长点,弄懂了一个错误,就能为大考多积攒一点分数。”舒兴庆说。
考前的冲刺复习时间有限,一定要学会“排兵布阵”。首先是时间上的规划,比如每天做哪些题型?每一个题型要用多长时间?尤其是做整卷的时候,一定要对每一个题型的时间有明确的时间记录。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做完题目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时间没有掌控好,导致来不及做。此外,“排兵布阵”还体现在答题的方法上,如阅读题中先读什么?有哪些侧重点?
“作文几乎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绩对高考总分的影响至关重要。”舒兴庆说,作文要想分数有提高就一定要抓审题。考生考前可以做一些审题类的训练,要学会把一道题目细分成好多种观点,然后根据平时积累的素材,选用在作文中。
有的同学对作文素材有一种误解,觉得老的素材不能用,想尽办法要用新材料。针对这种情况,舒兴庆表示,用新素材固然好,但影响评卷教师判断作文水平的并非仅仅是材料新旧,而是考生对材料运用是否得当。因此,他建议考生考前要准备10个到15个自己非常了解的素材,从主旨到细节都要吃透,能够根据不同文章观点的需要,随时放进文章里恰当使用。
舒兴庆表示,语文不仅仅是一门高考科目,更是一门思考自我、思考世界、表达内心、塑造灵魂的学科,所以素材的选择不妨结合时政热点,展示出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陈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