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祁门县经营一家菜馆的个体工商户汪立均,来到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修复驿站,申请信用修复。
在驿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汪立均补报了2020年度的年报,填写了信用修复申请书、守信承诺书等,不到半个小时便完成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的信用修复。“我本以为信用修复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办理完毕了。”汪立均告诉记者。
“2020年11月,我只顾着忙生意,忘记了申报年报。”谈及失信原因,汪立均说。随后几年,他都按时申报年报,因此对2020年度的漏报和被纳入失信名单的事并没有在意。
今年4月,汪立均在办理银行业务时被告知,因征信存在问题而无法受理,这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除了无法正常办理银行业务,根据相关规定,如果连续2年未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且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祁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和个私监管股股长何带男告诉记者。
今年4月26日,祁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黄山市首个信用修复驿站。驿站集登记注册、年报指导、信用宣传、信用修复、合规建设等于一体,实行一站式服务。
“很多失信经营主体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去哪儿办或者担心办理流程复杂,因此耽误了信用修复,进而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受到影响。信用修复驿站就如同信用的加油站、维修站,给失信经营主体提供了一个专门办理信用修复的场所。”何带男说。
为引导违法失信企业重塑信用,祁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实行“三书同达”工作机制。对受到一般行政处罚的经营主体,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建设提示书》,并要求当事人签字,从而实现“一处罚一告知一提示”。
在办理登记注册等业务时,工作人员如发现经营主体存在信用方面的问题,会及时提醒办事人,并推行“即申即办”信用修复模式,指导其履行相应的义务以及申请在线信用修复。同时,对信用修复流程进行优化,减少办理环节3个、减少所需材料3份,办理时限平均缩短50%。
“我们还建立了信用修复工作台账,以此掌握信用修复分布情况,进而及时采取更有效措施,推动同质化问题‘一次解决、长效治理’,规避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何带男告诉记者。
据统计,截至目前,信用修复驿站已受理6条线上修复申请,帮助5户经营主体走出失信名单,开展各类信用修复咨询60余次。
(本报记者 袁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