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一晌,贵在争抢。5月24日上午,位于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麦浪翻滚,满目金黄。10台收割机一字排开,蓄势待发,今年我省的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就在这里举行。
上午10时左右,农机手们已在现场集合完毕,准备上阵大显身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农机手们驾驶着小麦联合收割机向前推进,现场机器轰鸣,收割、脱粒、粉碎秸秆一气呵成,金黄色的麦粒“尽收囊中”,只留下整齐的麦茬。
随着收割机到达终点,各个裁判团队迅速跟进,随机选定取样区,将掉落在田里、未脱落干净、夹在秸秆里面以及漏割的小麦籽粒捡拾出来进行称重,并完成小麦损失率的计算。
“我们这次选定的取样区域在1平方米范围内,遗落的麦粒越少,损失率也就越小。”本次比赛的裁判员、颍州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刘洪光说。
经过裁判统计,农机手邢金奎最终获得冠军。“如今的收割机先进了不少,性能更强,效率更高。”邢金奎表示,除了先进农机,农机手的操作技术也很重要,“我今天还特地根据天气情况、现场农田情况、麦茬高度对收割机的参数进行了相应调整。”
除了10台参与比武活动的收割机,现场还有一台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而收割机的驾驶室里竟然空无一人。“这台无人驾驶小麦收割机只需要通过手机操控,就可以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完成收获作业,还可以实现作业速度调节,确保高效完成小麦收获作业。”雷沃谷神公司技术员李涛向记者介绍。
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损耗、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我们这次在阜阳市举办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目的是加强宣传示范引领,提高小麦机收质量,力争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确保小麦种得好、收得好!”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局副局长彭松涛表示。
今年小麦收获期间,我省小麦种植重点县(市、区)将结合辖区实际,积极组织小麦机收减损比武活动,加大机收作业质量提升示范。我省还要求各地加大机收减损知识宣贯,多渠道引导农户和机手选择适宜机具、收割时间、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落实机械作业操作规程和农艺措施要求。同时,组织小麦种植重点县(市、区)开展小麦机收损失率监测工作,加强机收作业质量监管,努力提升小麦收获质量。
(本报记者 许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