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考烈王怎么也想不到,在沉睡了2000多年之后,自己会成为“网红”。
聆听2000多年前的楚歌回响,九室楚墓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如今的武王墩墓已清理完五室,出土3000余件(组)文物,其中青铜器150多件(组);大量动植物遗存以及琴瑟等乐器,生动再现当年楚国的繁荣与辉煌。
一个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九鼎八簋”彰显“武王墩”墓等级,到出土国内最大凤鸟虎架、墓内发现秦国物件、已采集1500多个楚系墨书文字、出土编钟可完美演绎《茉莉花》、2000多年前就有了蒸锅——青铜甗,发现大量猪牛等动植物遗存……武王墩墓考古成果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其保护利用将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鼎食钟鸣,穿越千年。翻开厚重的楚史,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成果为江淮篇章提供了新的注解;寿州古城的持续火热和武王墩墓的“流量爆发”,给淮南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日,依托武王墩墓部分出土文物,淮南市举办了多场以楚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的文旅活动。“武王墩发掘部分实物临展”日均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近10倍,带来了一波考古文化游热潮。推出“寿州古城—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淮南市博物馆”的楚文化参观旅游线路,形成独特的楚汉文化旅游区。
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文化的深厚与多元。如何将武王墩墓的考古成果转化为文旅产业的动力?机会从来都不是等来的,“泼天的富贵”如不珍视,就会稍纵即逝。对于淮南来说,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主体就是武王墩、寿县古城周边和八公山。在自然维度上,有山有水、田园秀美,是一个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绝佳旅游目的地;在文化维度上,有沉甸甸的《淮南子》,响当当的春申君、廉颇、刘安,还有寿县古城、芍陂古塘等历史遗迹;这里囊括了淮南最深厚的历史文化、最秀美的自然风貌、最优质的旅游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淮南市的布局已经明确:在原有“寿县—八公山”古城·名山旅游主线的基础上,依托武王墩、八公山周边、寿县古城等热门IP,集中优势资源,系统谋划布局,全力打造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通过龙头带动、全域联动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系统谋划推进,全面优化功能布局,有侧重地布局文化展示、旅游观光、文艺演出、休闲体验等项目,加快形成相互衔接、相互映照、相互耦合的功能板块,把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打造成淮南文旅最主要的名片。
突出建设重点,加快寿县古城5A级旅游景区核心区修建性详规、历史城区保护和复兴项目规划等重点规划编制工作,抓好寿春城遗址公园、寿州古城历史街区、环古城水系生态绿廊整治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科学规范做好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保护,加快推进省级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高水平设计遗址博物馆及配套设施,积极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谋划推出集文物考古体验、研学、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产品,让武王墩墓继续火爆出圈,加快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文旅的“龙头资源”。
近一年时间,哈尔滨、淄博、天水先后火爆出圈。不管是麻辣烫、烧烤还是冰雪经济,它们的产业拉动效应是有限的,“人旺财不旺”,收入增长远远低于人气的增长,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旅产业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项目、靠投入。从供给文化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创新宣传方式等方面进行整合,才能让考古文博游热度持久、流量长红。
未来,淮南还将实现“千年古寿州窑、淮南战国楚王陵、黄歇墓—春申湖公园”等特色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东西横跨、南北联结,打造楚文化重要研究基地和文化旅游节点。可策划包装一批具有淮南独特性、区域带动性的重大项目,打造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二十四节气馆建设、寿州窑非遗基地以及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山治理等一批特色文旅品牌。
坚持品质为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尽快补齐餐饮、住宿、购物等要素短板;持续提升演艺活动水平层次,常态化开展抬阁肘阁、寿州锣鼓、寿州大鼓等非遗项目演艺活动,精准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淮南旅游“第一印象”。以“旅游+”“+旅游”的思维,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持续推出更多新模式、新业态,让游客在旅游全过程中体验淮南魅力,推动旅游业实现“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深入发掘历史遗存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让历史照进现实,用典故串起文旅,武王墩墓必会成为游客心之向往的打卡地。
相信这“泼天的富贵”,淮南一定抓得住、接得好!
■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