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我省一批高铁、高速公路、水利工程项目加快上马——
重大基础设施撑起经济发展“硬件”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5-29 08:45:24 责编: 武静

池州到黄山只需半小时,杭州到九华山2小时,上海到九华山3个多小时,黄山到武汉3个多小时……在“五一”前,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刷遍朋友圈:历经四年多的建设,4月26日,池州黄山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今年安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

作为武杭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池黄高铁线路全长1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通过在池州站与宁安高铁连接,在黟县东站与昌景黄高铁连接,构成又一条长三角地区与华中地区间的重要客运通道。由此,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实现更紧密的交通连接。

高铁,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条条高铁线串起了一个个市、县,密切了彼此往来,强化了经济链接。池黄高铁通车后,安徽高铁运营里程达2662公里,居长三角第一位,继续稳居全国前列。池黄高铁开通首月,九华山站每日开行动车组22列,共发送旅客75000人次,到达旅客83000人次。

据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池黄高铁通车后成为串联皖南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核心景点的黄金旅游线路,对于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池黄高铁的开通,标志着我国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也为池黄高铁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近年来不懈努力,安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建成京沪、宁安、杭黄、商合杭、合安、安九、昌景黄、池黄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以合肥为中心的现代铁路网布局基本形成,基本确立了安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

截至目前,全省铁路网密度402公里/万平方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62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662公里,居长三角第一位,稳居全国前列。干线铁路覆盖全省16市48县,其中高速铁路覆盖16市35县。我省已开通合肥至23个省会城市和120多个地级市直达高铁动车。

如果说高铁畅通了“快速主干道”,那么一条条公路则进一步丰富了交通网,畅通了“立体大循环”。

近日,G36宁洛高速明光至蚌埠段正加快建设。该条高速公路是G36宁洛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地区通往安徽、河南、陕西及西北地区的战略大通道,也是联通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公路,改扩建项目路线总里程80.9公里,概算投资76.88亿元,计划2024年底建成。

今年以来,安徽有效增加交通建设投资,加快建成高速公路骨架网,织密织牢普通国省公路,打造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一季度,全省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70.8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公路完成投资249.4亿元,同比增长4.3%,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59.1亿元,同比增长21.3%。

初夏的江淮大地,被人们称为“江淮大运河”的引江济淮工程雄姿展现,清澈的江水一路北上、奔腾入淮,让长江、淮河实现世纪“牵手”。目前,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全线开展试调水,二期工程全面启动。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能实现跨流域调水、航运等多重功能,一条输水线惠及数千万群众。

重大水利工程是防洪减灾的关键屏障,它们的接续开建,有力保障了河湖安澜。去年以来,我省新开工凤凰山水库、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长江安庆河段治理等4项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等19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推进6项主要支流治理、40项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21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等100个项目竣工验收。我省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建设投资和规模创新高,现代水网建设全面铺开,一大批谋划已久的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再创历史新高。

■ 本报记者 王弘毅

    相关新闻
乡村产业添“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