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连片机收增效益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6-07 08:27:01 责编: 武静

“今年夏收,合作社充分运用技术和设备优势,联系村内收割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农机抢修服务队,还邀请农技专家对抢收工作进行指导。”6月4日上午,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南园村党总支书记苏振勇对记者说,依托机械化支撑,小麦可在三日内颗粒归仓。

“合作社统一联系优质良种、化肥商家,统一飞防、收割、储存、销售,小麦种植成本由以前的600元每亩降至400元每亩。”苏振勇说。

南园村是传统农业村,所辖14个自然庄耕地面积7000余亩。以前,各家各户分散种植,土地都是小块田,种起来“费力不讨好”,经济效益低,村民收入普遍不高。

2019年6月,南园村以村党总支领办合作社为载体,注册成立淮北市南园供销合作社,村集体以资金、资产、资源入股,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推行资源集约利用和适度规模经营。无人机飞防、精量播种机等新农机、新农技应用于粮食生产全流程,与普通农户相比,合作社每亩能节约成本200元。

“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除享受每年每亩700元流转收益外,年底合作社扣除各类生产、服务成本后,还能按股分红。”苏振勇说,今年合作社夏粮丰产丰收,平均亩产可达600公斤,亩均纯收益约300元。

“我家有11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地租7700元。土地流转后,我能全身心投入村级事务管理,再算上在村委会任职的工资,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南园村村委会委员李雨生给记者算起了“增收账”。

南园供销合作社运营后,村“两委”成员带头以土地入股,鼓励村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在宣传动员村民加入合作社过程中,村“两委”协同村民理事会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建立试验田,让村民看到成效。目前,合作社入股农户395户,流转土地面积已增至2200亩。

古饶镇党委委员王子阳告诉记者,合作社对流转土地进行整合,实现了耕、种、管、收、储、售全过程闭环发展。

(本报记者 吴永生

    相关新闻
落实落细淮河干流和颍河堤防安全备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