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休假一到家就主动请缨投身防汛一线——
【亲历】探亲战士汗洒江心洲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7-09 06:47:49 责编: 徐文娟

7月5日夜,唐虎(右二)和父亲(右一)与江心洲防汛队员一起在装砂袋。本报记者 张旭初 吴 磊 摄

唐虎(左一)与江心洲防汛队员一起在排查险情。本报通讯员 王章志 摄

7月5日晚8时许,记者赶到枞阳县枞阳镇,在通往铁铜江心洲的合兴渡口等候运送防汛物资及人员的汽车轮渡。

当晚8时45分,记者抵达江心洲渡口,驱车下船上了江心洲的大堤,赶往枞阳镇铁铜江心洲防汛指挥所。

沿途的江堤上,当地居民的房子“铁将军”把门,没有一户人家亮起灯火。一路上,不时地看见戴着红袖章、手拿长竹竿的防汛工作人员,或坐在小凳子上,或行走大堤上,或伫立村口。

“前几天连日暴雨,水位超警戒线,居民都被转移出去了,留下的都是驻守防汛的人员。”枞阳镇铁铜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铁铜江堤防汛指挥所副所长张斯文说。

记者到达江头村江堤防汛指挥所时,已是晚上9时。

“这孩子真的很棒!他今年26岁,很懂事、肯吃苦。他从部队回家探亲时,见到家乡在紧急防汛,就加入到防汛队伍!”驻点防汛的村干部何施告诉记者,唐虎回来的第二天,早晨5点钟就同村干部一起去县城采购防汛抢险物资,返回洲上,简单吃点东西后,与防汛抢险队员们一起在江堤上巡逻查险。

张斯文说,唐虎这次休假从部队回家探亲,一到家就战斗在防汛前线,他的事迹感动了江心洲上所有防汛人员。

记者赶到唐虎巡逻的点位时,他与队员们一起正在堤脚下齐膝盖高的杂草中查险。“那个瘦高个子的年轻人就是唐虎。”江头村党总支书记路昌胜对记者说。

听到路书记的招呼,唐虎朝堤上走来。他身着军绿色的短袖汗衫,穿着长裤、高靴,戴着红袖章,手拿一根长竹竿,全身湿透。

“我是2020年9月入伍的。这次部队批准14天的探亲假,上周六到家的。”唐虎与记者交谈时,黝黑的脸上涌出豆大的汗珠。他边用胳膊揩汗边对记者说:“在回家途中的渡船上,从乡亲们谈话中,我知道因水位超警戒线,汛情较紧张。到家后,听到我爸在与村干部通电话:‘洲上所有居民明天就要转移!’”

“听到我向村里报名参加防汛工作队时,儿子说‘我也参加,替我报上’。”唐虎的父亲唐昌国说。

在妈妈和爷爷奶奶被转移安置好之后,唐虎和父亲留守在江心洲防汛了。江心洲防汛巡逻实行“三班倒”,唐虎一回家就投身于一场不分昼夜的战斗。

“孩子在部队训练很辛苦,休假回来本想让他好好休息,哪想到他坚决要求加入防汛工作队,并向部队作了汇报。从部队回来,他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一天。”唐昌国说。

6月30日,唐虎首次巡逻江堤约一个半小时。他对记者说,当时,大雨如注,行进艰难,长筒靴陷入泥中使劲才能拔出。汗水雨水混合着在脸上横流,直往眼里、嘴中灌注。

当日下午,他与防汛队员们一起装砂袋,一直忙到晚上6时。稍作休息后,紧接着又开始巡逻,直至夜里12时。

唐虎的家在江心洲上的江头村建设村民组。5日晚上9时15分,唐虎领着记者来到他家所在的村庄,他家也是“铁将军”把门。

黑夜,站在家门前,唐虎对记者讲述着他这次回到村庄以及走进家门时的情景。

借着防汛队员手电筒的光,他对着镜头说:“这是我的家,我回来的时候,整个江心洲的村民正被紧急转移,现在各家各户的大门都是锁着的,不让回家。在家人被转移安置好后,我留守洲上参加防汛抢险,之后,一直没回过家……”

此刻的江心洲内的村庄很寂静。此情此景,唐虎感慨万千:“这次回家探亲遇上这样的事,是我人生一次难得的经历。”

8日一大早,唐虎通过微信告知记者在高温下防汛的情况:“这几天水位在往下退,这是好事。堤坝受水侵蚀时间长,易出现管涌险情,所以,现在我们还是以巡堤排险为主。”

“家乡安好,我就高兴。谢谢记者同志对我家乡的关心,对我的关心,对军人的关心。”他表示,守护好江心洲就是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家乡的干部群众一起参加江心洲防汛,这是他应该做的事,他为此感到光荣。

(记者 张旭初 吴 磊)

    相关新闻
领悟文化生命体、文化主体性和新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