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我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围绕接收安置、服务保障、权益维护等扎实推进工作
聚焦“五好”,开启老兵“幸福密码”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8-21 08:09:10 责编: 武静

近期,“老兵融”联合合肥市包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教育体育局开展“青春筑梦国防,暖心慰问老兵——青少年国防教育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望湖小学的6名学生上门看望“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安徽省最美退役军人”鲁化,现场听他讲述红色故事。 顾亦飞 摄

日前,由滁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明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安徽滁宁高速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宁洛高速明光市林东半岛服务区“军人驿站”投入使用。图为现役军人出示证件享受折扣优惠。杨海木 摄

日前,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人社厅联合举办安徽省第二届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设有无人机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中式烹调师、电梯安装维修工4个赛项。图为中式烹调师赛项比赛现场,退役军人选手制作美食。胡子维 摄

“持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近日,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退役军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我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接收安置、服务保障、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权益维护等各个方面,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动全省退役军人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打好安置就业“组合拳”

“部队工资结算到今年6月底,而我上个月就已正式选岗在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感谢退役军人事务局,让我的工资、社保等都没有‘断档’!”当其他战友还在等待选岗的时候,今年退役的唐力已开始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退役军人安置就业“不等待”,得益于宣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待安置期归零”的创新做法。

为最大程度维护退役士兵权益,宣城市采取早准备、早动手、早安置到位的“三早原则”,提前与编办、人社、组织等部门沟通,实现退役安置“零待安置期”,让退役士兵工资福利发放、社保、医保等方面同原部队“无缝对接”。

近年来,我省坚持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原则,陆续出台了转业军官“直通车安置”,“阳光安置”工作机制;功臣模范和边远艰苦地区等指令性分配安置;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比例持续优化……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正加快从“有岗可安”向“优岗可选”转变。

在安徽,退役军人不仅就业“有岗”,创业还“有路”。开办企业需要哪些手续、创业缺少启动资金怎么办……这些都是退役军人创业初期绕不开的难题。在安庆军创园,这些困难都能得到“一站式”解决。

“作为我市精心打造的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园区不仅开展各式技能培训,还提供从企业注册到纳税贷款一条龙服务。”安庆军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来园区孵化的退役军人企业有20余家,为他们节约资金成本300余万元。

除了打造创业园区,我省还积极探索与长三角地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协调联动,通过区域合作、信息共享、异地培训的方式,帮助退役军人转战职场,走好就业创业路。

“短视频制作与电商直播行业现在比较火,感谢党和政府为退役军人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今年退役的徐海春,返乡回到马鞍山市花山区,在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组织下,他与34名战友一起来到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短视频制作与电商直播”异地精品班培训。

2023年9月,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会同沪苏浙退役军人事务厅(局)印发《关于做好长三角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这也是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首个跨省联合印发的文件。

文件下发后,宿州、淮北、蚌埠等多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与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实现了退役军人跨省异地技能培训机构及项目共享共用,更好地推动全省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

如今,我省通过技能培训累计帮助6.8万人实现了从“手握一杆钢枪”向“掌握一身技能”转变;组建了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团队,赴知名高校举办创业特训营活动9场次;建立了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77个。

擦亮服务保障“金招牌”

不仅安置就业打出精准“组合拳”,我省还着力擦亮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金招牌”。

在全椒县,一款名叫“全优享”的App将优惠、便捷、贴心的服务“装”进了退役军人的口袋。

2022年,全椒县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新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创新开发“全优享”拥军优抚联盟平台。仅凭一张优待证,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就能享有“吃、住、行、游、购、娱”等日常优惠,还可享受志愿服务、就业创业、融资帮扶等优待服务。

事实上,在安徽优待尊崇远不止于此:2023年6月底,全国退役军人和“三属”持优待证可在我省16个市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和地铁;今年上半年,我省15个市实现刷证乘坐市内公共交通播报专属语音提示;近200个A级以上景区持证享受门票减免优待;三大通信运营商提供通信资费减免等专属服务;近6000家商户汇聚“皖美拥军码”平台,退役军人“普惠+优待”政策进一步落实落细,尊崇尊重更加深入人心。

不仅是对退役军人,我省的服务保障工作也着力解决好现役军人的“三后”问题。

随军家属就业以及家庭优抚待遇落实等,常常成为官兵关切的现实难题。为此,池州、滁州、蚌埠等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部队官兵“三后”问题,让他们个人“后路”不愁,家庭“后院”安稳,军人“后代”无忧。

“暑假过后我家孩子就可以到心仪的学校就读了!”近日,拿到女儿小学入学通知书后,解放军某部现役军人王明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王明伟和妻子都是河南人,因女儿即将上小学,妻子决定带着孩子跟王明伟到池州随军。然而,迁户口、找学校、转学籍等一系列手续,让他们无从下手。前不久,他的妻子拨通池州市双拥办电话。了解情况后,市双拥办对接市教育文化拥军小组,帮助王明伟解决了孩子入学和户口等问题。

近年来,我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聚焦退役军人急盼、工作急需,以示范型服务中心(站)和红色服务站建设为契机,按照“标杆引领、示范带动、全面规范”的思路打造“退役军人之家”,着力在全省开展“五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从“有”到“优”转变。截至目前,全省建成1.97万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其中8227家为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同时,建设省级红色服务站115家,4家入选全国百强红色服务站。

画好思想引领“同心圆”

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既要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全链条化,又要强化思政引领,凝聚退役军人工作合力,引导他们在新的“战场”上建功立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精神、廉政教育党建文化宣传展……走进含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区域的楼梯道和走廊墙上被“装扮”成了“高颜值”“会说话”的党建文化墙。在一楼醒目位置,“一心向党 为兵服务” 党建品牌标识格外显眼。

在这里,党建品牌的建设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含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了“党建+爱国主义教育”“党建+退役军人之家”“党建+军民共建提升”“党建+就业创业发展”“党建+社会权益维护”等服务,以各个岗位上的党员为基础,打造了一批过硬的队伍。

含山县只是我省党建引领退役军人工作的一个缩影。我省深入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活动,组织广大退役军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受表彰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及个人等事迹宣传。同时,实施尊崇文化培育系列主题活动,加快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严格对标抓好全省烈士陵园规范管理排查整改,突出做好烈属走访慰问、困难帮扶工作,让英烈受到尊崇、让烈属感到荣光。

自2022年,我省持续开展“安徽最美退役军人”“安徽最美拥军人物”评选,营造学习先进、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激励广大退役军人争当先锋,社会各界爱国拥军,为强国强军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不久,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我省共有16名个人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个集体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2名个人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

从安置走深走实到优待落实落细,从思政引领到发挥退役军人作用,我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还不断拓宽退役军人作用发挥路径,建立完善作用发挥机制,助力退役军人用行动描绘奉献之美、奋斗之美、梦想之美。

助力老兵退役“不褪色”

走进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武庙村,环村路铺上了沥青路面,新建的文化墙营造出文明新风尚,整修的景观塘让环境更优美……目之所及的变化,都离不开“兵支书”苏本放的辛勤付出。

苏本放退役回乡后担任武庙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年。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军人本色,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村民共同奋斗,实施“美丽家园行动”项目,打造综合性农业生态旅游园,创办淮南市首家双拥主题生态园等。

如今,武庙村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富民强村的路子越走越扎实。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早在2020年就已突破50万元大关,苏本放本人也先后获得安徽省优秀“皖美村支书”、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作用,1.5万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基层“两委”班子,“兵支书”占比近30%。同时,畅通退役军人任教发展通道,4050名退役军人获得教师资格证书、1793人走上“兵教师”岗位。

从乡村振兴的战场到传播火种的讲台,老兵们始终像一束烛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而每当危险来临时,他们总是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上演一次又一次“最美逆行”。

6月20日,祁门县金字牌镇突遭大范围强降雨。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G237国道石川村九里冲出现100多米的严重积水路段,路边居民和乘客被困在洪水中,几分钟积水就从脚踝上涨到腰部,情况十分紧急。

“我是一个兵,我不上谁上!”金字牌镇干部、退役军人汪鹏生和康淑镜一前一后往深水中走去,对受困群众开展救援。随后,县消防救援大队、蓝天救援队陆续赶到现场,经过5个多小时的救援,被困200余人被安全转移。

同一天,萧县退役军人创业协会11名退役军人组织的救援队伍,从县城出发疾驰600多公里赶到受灾严重的黄山市歙县绍濂乡小溪村。“有我们在,请党和人民放心!”协会会长王迪语气坚定地说。

同样赶赴歙县的还有马鞍山市“最美退役军人”翁圣权组织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到达北岸镇后,他们立即投入到救援任务中。

在黄山这场暴雨“大考”中,共有170余支退役军人救援队、5000余名退役军人奋战在防汛一线,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军人本色,践行着铮铮誓言。

不仅如此,我省还积极开展红色宣讲活动,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中英雄模范多、先进典型多的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宣讲打造成为退役军人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在芜湖,国防教育已经纳入全民教育体系。近年来,市国防学校、驻地部队荣誉室、烈士陵园、王稼祥纪念馆、戴安澜烈士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参观人员50万余人次。

在用足用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同时,我省还构建起有温度的权益保障体系,架起了党委政府和退役军人之间的“连心桥”。

架起权益维护“连心桥”

“要不是你们出面协调,我这三个多月的工程款现在还没着落呢!没想到在舟山还能感受到来自家乡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关怀!”近日,阜阳市颍州区的退役老兵王树启感激地说。

王树启退役后一直在浙江省舟山市做装修生意。2022年初,他给某中医养生馆做装修粉刷工程,对方口头承诺每平方米按25元结算。该工程完工后,业主方以墙面质量问题为由不愿支付工资。多次交涉未果后,王树启找到了阜阳市驻舟山退役军人服务站,经过工作人员调解协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为帮助在外退役军人解决权益维护难、就业机会少等问题,阜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省率先探索设立驻外省退役军人服务站,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向外延伸。截至目前,阜阳市已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设立服务站10个,处理劳动纠纷25起,涉及争议金额约216万元,切切实实让在外退役军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省亳州、六安等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也不断畅通权益维护渠道,实现便捷精准的救急救难,让关爱更有温度、保障更有力度、尊崇更有厚度。在涡阳县,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律师志愿服务团,为特殊困难的军人军属提供便捷服务;六安市叶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爱心送进光荣门”品牌活动为载体,为退役军人点亮“微心愿”……

近年来,我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聚焦老兵“急难愁盼”,把退役军人的需求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其中,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困难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帮扶工作纳入全省50项民生实事,2023年资金帮扶3000名困难服务对象,2024年帮扶对象数量持续增加。省委、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退役军人信息化建设,优抚医疗“一站式”结算平台与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全省1796个医疗机构已即时结算近7000万元。

一项项“暖心”举措、一个个“鲜活”案例、一组组“亮眼”数据,不仅彰显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从“有”到“优”的喜人变化,更折射出我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人底色。

未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必将充分发挥系统动能,用更优质服务、更坚实保障,努力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荣誉感更加提升。

■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晓磊

    相关新闻
抱团输出,拓宽“皖美农品”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