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衣服、日用品、常备药……新学期开学在即,利辛县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正忙着为今年考取本科和大专院校的5名孩子准备入学前的物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自豪的笑容。
自此,该福利院的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16年间已相继有26人圆梦大学,其中近5年走出14名大学生。该项工作不久前在全省儿童福利工作会议上被推介。
让众多原本孤苦无依的孩子实现人生“逆袭”,这所皖北县城的福利院到底有何秘诀?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想改变命运的一群孩子
面对童年不幸,一群孤困少年如何实现人生的逆袭?
“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在利辛县儿童福利院,因为有榜样示范,这个回答如今异常坚定。
19岁的小贤(化名)今年以516分的成绩被西北民族大学录取。这个结果在5年前,她想都不敢想。
因为没有抚养能力,父亲将幼年的小贤带进了当地的养老院。随着年龄渐长,加之养老院院民都是男性,小贤的生活存在很多不便,急需一个更适宜的成长环境。
“我们在下乡走访时发现了住在乡镇养老院的小贤。随后通过程序认定后,将她接到了福利院。”利辛县儿童福利院业务室负责人刘容序告诉记者。
就这样,小贤在这里完成了从初二到高三的学习生活,如今圆梦大学,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考试结果让人惊喜。”小贤开心地告诉记者,她的“逆袭”之路离不开自己日常的刻苦学习,更离不开福利院院长和阿姨们的帮助,让她能够专心读书,没有后顾之忧。
19岁的小雪(化名)性格活泼,但生活中容易被情绪左右。去年因为一些情况一度产生厌学情绪,高考失利。经过一年复读,她和弟弟今年同时考上大专院校。两个人的大姐作为从福利院走出来的大学生,今年也踏上工作岗位。
10年前,9岁的小雪和姐姐、弟弟三人因失去双亲,来到利辛县儿童福利院。随着大姐顺利考上大学,小雪和弟弟也更加刻苦学习。她说,希望像姐姐一样,摆脱童年的不幸,迎来崭新的人生。
“他们的性格都比较平和,学习都非常自觉、刻苦,都有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总结福利院走出的这些大学生的特点,利辛县儿童福利院院长李盼说。2020年至今,该院参加高考的14名孩子,全部考上大学。
“家庭”支持必不可少
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必然少不了主客观两方面因素:个人努力和“家庭”支持。对于福利院的孩子来说,福利院就是家。
个人的努力是第一位的。高三时的小贤是宿管阿姨重点关注的对象,原因就是她做题太专心,常常回宿舍太晚。
“我们是晚上10点半下晚自习,经常因为做题忘记时间,就回去比较晚。所以,我就成了阿姨重点关注对象,每次查寝都看我在不在。”小贤笑着说。
17岁的小帅(化名)今年顺利考取当地的省重点高中。为了适应未来的高中生活,他请院里的阿姨提前找来高一课本进行预习。除了课前预习,小帅认为,要取得好成绩还得认真听课做笔记,反复巩固练习易错题,更重要是保证学习时间,中考前夕他经常在宿舍学习到凌晨。
除了学习的主动性,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也必不可少。小帅说,福利院为了支持他们学习,除了提供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料外,还专门开设了自习室。
“家庭”的支持必不可少。而来自福利院和社会大家庭的支持,远不止这些。
李盼告诉记者,该院业务室的老师每周会和上学的孩子进行谈话,开展心理疏导,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保证在院孩子就近入学,及时将评估正常的幼儿调整到普教幼儿园;院内开设特教班,保障11名不能外出就学的残疾儿童就学。
针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孩子,业务室的老师会一对一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与班级老师保持紧密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为孩子提供优质生活服务保障,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推动“养育、治疗、教育、康复、安置”融合发展,利辛县儿童福利院还积极开展各类团体活动。
“我们组织孩子们暑假到开封、洛阳、南京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开阔视野,提前感受大学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李盼说,今年以来,该院组织孩子赴利辛县检察院、消防大队开展法治宣传暨冬令营活动,到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举行“六一”儿童节活动等。
小贤对今年院里举行的“六一”活动印象特别深。“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是院里举行‘六一’活动,特意把我的礼物送了过来。当时挺感动的,我都这么大了,院里过‘六一’还想着我。”小贤说。
让孤困孩子更好融入社会
让更多孤困孩子圆梦大学,更好地融入社会,是利辛县儿童福利院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利辛县委、县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工作之一。
利辛县儿童福利院建院于2008年,占地面积4520平方米,设计床位130张,主要承担安置本辖区的孤残儿童,对接收安置的健全儿童进行抚养、教育,对残疾儿童进行养育、治疗、康复和教育等。至今,该院已帮助26名孩子圆梦大学,其中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目前院内抚养儿童77人,在校上学儿童52人,实行分类保障入学。
该县近年来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织密扎牢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护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2021年,利辛县被评为“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县”;2023年,利辛县儿童福利院获评“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
“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拓展服务阵地、鼓励社会参与等举措,推进全县儿童福利工作高质量发展。”利辛县民政局局长魏颂华告诉记者。
目前,利辛县设立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1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个、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3个,建立了以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为引领的县、镇、村三级儿童福利和保护机制,统筹做好全县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全县23个乡镇配备23名儿童督导员,361个村(社区)全部配备儿童主任,建立健全了儿童队伍全员培训、业绩评价、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该县出台《社会福利机构困境儿童服务规范》《儿童福利机构入住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科学制定儿童个性化养育方案,动态监测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推行亲情化照护管理,科学设置生活区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积极落实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相关实施办法和方案,累计为孤儿发放“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助学金169万元,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59.4万元。
“利辛县持续开展精细养育、医疗保障、护航教育、精准康复、社会融合等服务活动,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帮助更多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魏颂华说。
针对大学生们走出福利院后的跟踪服务,除了福利院每月提供必要生活物资和基本生活费用外,利辛县慈善协会也积极筹措善款、联系企业家,对他们进行社会资助,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此外,福利院定期与大学辅导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外情况,并在其大学毕业后给予就业支持。
“我也要向哥哥姐姐们学习,努力读书,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毕业后找份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服务奉献社会。”谈及未来的打算,小帅告诉记者。
■ 本报记者 任 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