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专家学人评大会】
拥抱新技术 催生新变革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9-21 08:14:41 责编: 马菁

记者手记

制造业的发展史,就是技术进步驱动产业升级的历史。对于新技术的敏锐感知和坚定投入,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必不可少的条件。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记者从很多参会专家学者的发言中,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敏锐和坚定。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新技术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营销,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推进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需要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聚焦关键领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人工智能将会如何改变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工业母机产业如何通过与前沿技术的加速融合实现弯道超车?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从哪些方面着力?与会专家学者的思考,直面行业的关键问题,在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中,给人以深刻启迪。

安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过去十余年里,坚定不移走“科创+产业”的路子,丰富的科研资源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集聚了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科技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制造业创新生态。通过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一平台,安徽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主动催生制造业新变革,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更大动能。(本报记者 汪国梁)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干勇

“人工智能+” 材料科学大潮的重中之重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方向。谷歌、微软、Meta和字节跳动等企业都在发力,加强这一领域的布局。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材料研发?科技巨头们看准了相同的技术路线:通过理论计算获取材料科学数据,通过高通量计算生产海量此类数据,再将数据喂给人工智能模型,借助模型推理未知材料的性能。

数据是人工智能起飞的助推剂,数据库的大小和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人工智能的预测本领。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的大潮中,数据是重中之重。生产数据库,特别是具有行业支撑作用的数据集,是一场无法规避的“硬仗”,更是未来产业的一座“金山”。要建立材料全生命周期综合研究评价设施。基于多场环境全生命周期测试数据,研究材料失效机制和全寿命失效机理,开发大数据算法和专家系统,获取失效演变规律,预测材料服役寿命,指导材料设计。(本报记者 汪国梁 整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机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陈学东

以云促产 云产共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开展,给机械装备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机械装备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近年来,国机集团紧抓数字技术变革机遇,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坚持“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建设“机械装备行业云”。

国机集团聚合行业优势建立统一、安全、可靠的机械工业行业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高效、合规使用。构建智能制造生态,通过“数实融合”“以云促产”“云产共生”,进一步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整体升级。联合各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研发与智能生产线建设,推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下一步,国机集团将持续聚合国内外领先的机械装备行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装备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本报记者 朱 卓 整理)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主任 宋雨燕

大力推动安徽开发区绿色转型

产业园区是制造业发展的载体。全国共有国家级经开区229家,去年以0.3%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超出10%的全国GDP,20%外资和外贸总值。由此可见,工业园区就是制造业的聚集区,安徽省是园区的大省,也是园区推动工作非常好的省份,带动了大量制造业企业的入驻和发展。

绿色可持续营商环境,不仅是工业园区,也是城市发展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希望各园区给予以下几点关注:第一,建设绿色的基础设施,水循环系统、新能源供应体系以及废物管理体系,让企业获得便利且低碳的资源能源供给服务;第二,通过园区绿色转型,深挖需求,提供绿色技术企业更多的应用场景。第三,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例如绿色金融政策、绿色科技孵化政策等。绿色发展联盟将大力推动安徽开发区绿色转型,同时为园区对接更多的海内外绿色产业。(本报记者 彭园园 整理)

交通银行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行长 殷久勇

金融服务安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有可为

多个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全球领跑,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连续七年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成为安徽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金融服务安徽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交通银行作为唯一一家总部在长三角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将聚焦长三角、关注安徽省,进一步发挥经营综合化、服务全球化优势,推动交行所能所长与国家战略所向、安徽发展所需紧密结合,持续增强在皖发展功能作用,不断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将全面提升科技金融供给质效,更好服务安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同时,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也将与各类经营主体协同发力,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支持。此外,数字化转型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成果,主动参与企业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和改造,更好推动在皖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本报记者 何 珂 整理)

渣打银行(中国)华东区总经理 杨传东

新质生产力涌动蓬勃生机和活力

在安徽,我们看到了新质生产力在江淮大地上涌动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正因如此,今年4月24日,渣打银行合肥分行成立,这是渣打集团近9年来,首次在中国新开设省级分行。

金融在哪些方面能够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方面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此外,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金融能够分担创新风险。

那么,金融如何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呢?

一是要积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渠道融资助力企业跨越发展瓶颈,积极融入全球市场。二是要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多样化需求。在这里,我们清晰观察到,安徽在新兴产业基金方面作出了很多积极探索,金融机构也可以相向而行,共同打造更多创新机遇。三是要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金融稳健支持创新。(本报记者 何 珂 整理)

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安徽省新经济联合会工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 梅涛

迎接时代变革,顺应工业人工智能发展大势

今天,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科技加速变革的伟大时代,回首过去十年的工业的发展,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自动化、物联网和云计算。

展望未来十年的工业发展,可以用另外三个关键词来形容——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和智能供应链。这三个关键词将会成为工业4.0的关键技术。

新一代人工智能可以说已经成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一个核心技术,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跟先进制造技术结合,将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展现出未来十年工业人工智能十大趋势,包括人工智能驱动智能数据管理,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垂类大模型优化工艺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生成式人工智能革新工业设计流程,实现灵活定制化生产。人工智能推动云边端一体化,构建工业计算新范式。人工智能促进柔性生产变革,全面优化工业制造流程。人工智能助力供应链智能化升级,显著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具身智能赋能工业机器人,引领智能制造革新应用。人工智能实现增强式人机协同,重塑工业生产交互模式。可信人工智能引领安全治理,保障技术可靠性和生产安全。人工智能驱动绿色制造转型,推动低碳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丰 静 整理)

中国信通院两化所专家贾金鹏

加速引育工业领域新型网络企业

安徽省工业互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由合肥全面引领,芜湖、蚌埠、马鞍山等地依托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的“一核多极”区域发展格局。经初步测算,2023年,安徽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约421.6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工业互联网网络方面,安徽省网络设备与终端产业领域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探索,已初步建立标识解析产业体系,支撑标识解析广泛应用。下一步,需有针对性地培育新型网络产业,招引和培育工业领域新型网络企业,加速发展省内标识解析产业。

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安徽省已基本构建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平台产业成长迅速,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广泛覆盖,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需要不断提升平台赋能能力,充分发挥安徽省市场、行业、技术优势,形成全省平台发展强大合力。(本报记者 朱 卓 整理)

    相关新闻
“皖美”制造 引领科技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