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浅谈黄梅戏的守正创新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10-08 07:15:31 责编: 徐文娟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作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质朴的语言、生动的表演,受到广泛欢迎。进入新时代,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黄梅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黄梅戏如何更好地“唱下去”,坚持“守正创新”是其破题之策。

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在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守正”至关重要。我们要坚守黄梅戏的艺术本质和核心价值,传承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始终保持文化艺术的人民性。

一要更加注重历史挖掘。传统剧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整理黄梅戏的优秀传统剧目,加强黄梅戏艺术档案文献征集、保护、整理、研究和利用,实施珍稀艺术文献资料抢救性保护与推广利用系列工程,加快建设黄梅戏文献数字服务平台,推进黄梅戏文献及影像数据资料库建设,加强对传统剧目的学术研究,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要更加善于用人民语言。走向民间、服务群众,是戏曲艺术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黄梅戏创作和表演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语言习惯,更加注重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表现形式,让广大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唱词、道白等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表达方式。同时,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诙谐幽默,表现力强,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表演中适当使用,以更好地展示黄梅戏这一地方性戏曲的特点。

三要更加主动走进群众生活。戏曲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但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戏曲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针对当前形势,黄梅戏要有生存发展的紧迫感压力感。可结合我国传统节日等时机,多开展公益表演活动,从大舞台走向小舞台、从大剧院走进小剧场,让黄梅戏表演进入社区乡镇、进入学校军营、进入工厂一线等,使传统文化艺术更加广泛地走进人民生活、植根人民心中。

四要更加注重激发社会共鸣。戏曲的道理是民族艺术道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善恶分明、惩恶扬善、褒忠贬奸,传达民众的理想和愿望,所体现的爱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的关注点、社会反映的聚焦点、人民情感的需求点,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更多具有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精神的黄梅戏作品,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激发社会共鸣。

传统艺术只有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创新是黄梅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是黄梅戏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要加强与媒体的融合。当前,电影市场如火如荼,短视频制作、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已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利用这些媒体平台,使黄梅戏走进千家万户。要借用影视传播中画面背景、音响音乐、光效特技等手段,丰富黄梅戏表演的场景,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主动融入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截取经典片段,打造针对新媒体平台的“定制款”演出,及时在各种网络平台发布,更好展现传统艺术精华;开启视频直播间,加强对黄梅戏艺术的宣传推介,加强与曲艺爱好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扩大黄梅戏的影响力。

二要加强与科技的融合。当今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要注重利用科技新手段开拓戏曲应用新场景、催生戏曲新活力。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基点,开发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黄梅戏播放平台与产品。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对保存历史悠久的黄梅戏图片、影像资料进行修复,使黄梅戏的历史画面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利用AR/VR技术,使人们走进虚拟空间,更加贴近黄梅戏舞台表演,甚至是与表演艺术家零距离接触,增强黄梅戏的震撼力。

三要加强与文旅的融合。当前,文化和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以戏曲助推地方文旅产业,不但能推动戏曲的自我更新,还有利于实现戏曲与文旅的融合共生。目前,我省正全面推进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这给黄梅戏带来了又一传播发展的有利契机。黄梅戏要主动走进旅游景点搭台唱戏,讲好安徽故事、彰显徽风皖韵,并以此催生更多的关于黄梅戏的文旅服务、文旅产品,使黄梅戏与文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要加强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黄梅戏表演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融入歌剧表演中常用的合唱、重唱等元素,丰富演唱形式。也可以将黄梅戏的唱腔元素与现代音乐节奏相结合,在音乐伴奏上灵活加入现代乐器,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新颖性的音乐作品。另外,可以融入舞蹈表演,更好地展现黄梅戏中的人物形象,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内心世界,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和审美体验。(卞小艺 李劲松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2jyxm462]研究成果)

    相关新闻
推进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