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6日,在浙江湖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代表我省参赛的“90后”新农人郁庆林,在农业经理人赛项中斩获一等奖。
11月7日,记者在定远县吴圩镇的安徽阳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基地见到郁庆林时,他正带领团队和农机手收割今年最后一块大田的水稻。“今年种植的4500亩水稻,基本收割完毕,预计亩产1200斤左右,下一步将开始播种小麦。”郁庆林对记者说。
两年多前,郁庆林放弃在北京的金融工作,到定远县当起了农业经理人,他和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降低粮食的损失率”。以小麦收割为例,他们通过梳理小麦从测产到实测的全流程,复盘、分析每个环节的问题,用实验和数据加以验证,想方设法节粮减损、降本增效。
郁庆林的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干热风和收割机械是影响小麦损失率的关键因素。“再遇到干热风的情况时,我们会对灌浆期的小麦施喷磷酸二氢钾,为小麦补充磷元素,帮助麦苗茁壮成长。”郁庆林告诉记者,通过优化收割全过程,他们把粮食的损失率从20%降低到5.7%。去年播种的7000亩小麦,今年午季平均每亩收成达到500公斤,比全县小麦平均单产高出19%。
作为农业经理人,郁庆林带领团队前期以良种、良机、良肥、良法深度融合为目标,开展高产抗逆小麦品种布局优化、机械化耕整地质量提高、化肥减施增效等工作。中后期则收集田间地头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信息,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让农业生产从传统的“靠天吃饭”转变为依靠科学数据决策。
郭在传是与阳麟公司合作多年的农机手,他告诉记者,公司收割标准严格,包括漏粮率、茬口的高低、粉碎的效果都有明确要求,保障“颗粒归仓”。
乡村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如今在定远县,很多“80后”“90后”的新农人,有理想、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他们从城市来到农村,从事农业经理人、“田管家”、农民主播等工作,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农业领域越干越有成就感,希望能把先进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农民朋友,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从事农业,爱上农业,共同为中国农业贡献青春力量。”郁庆林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罗 宝 本报通讯员 陈星宇 谢燕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