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度重视,多次前往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考察调研,并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坚持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坚持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要树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是政绩的理念,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纳入政绩考核,推动将文化遗产保护党政同责落到实处,出台指导意见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我们要不断健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涉及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法律法规施行力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要建立文化遗产主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主体的作用,在文化遗产安全、防灾减灾、风险管理和文化遗产监测等方面共同发力,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要健全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体系中,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政策,确保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获得及时性、务实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政策指引和保障。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加强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机构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价值作用。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深入研究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等,发挥学术机构、文艺团体、媒体、文创企业等的作用,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立足前人的智慧和成就,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让人们更加充分地感受、更加完整地体验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要强化技术支撑,深化科技赋能,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用好三维扫描、全景摄影、虚拟现实、数字建模、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前沿科技手段,丰富文化遗产的呈现形式与表达载体,推动数字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和有机融合,为人民群众欣赏传统文化艺术提供全新体验。要培育文化遗产新业态,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将热门景点与文化遗产串联,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和景区,有效拓展文化遗产的旅游消费功能,最大限度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
加强文化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用实际行动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化遗产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平等交流互学互鉴的宝贵资源。我们要积极参与制定和完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规则和标准,分享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成果,提高中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的共同提高。要广泛开展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合作,加强在考古发掘、文物修复、文化遗产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保护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水平。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救援行动,对遭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威胁的文化遗产提供技术,展现大国担当。要大力促进文化遗产国际交流与传播,通过举办国际文化遗产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遗产“走出去”,让更多的国际友人理解和欣赏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将国外优秀的文化遗产“请进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花敏洁)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