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轮走到2025年,山海依旧,繁花正盛,我们已经站在世纪的四分之一处。
回首这四分之一世纪,我们心底有豪情万丈,也有感慨万千。25年前,新千年带来无限遐想,25年后,AI时代真真切切到来;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其后,我国货物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2024年,神舟十九号接力拥抱太空……百年如此漫长,又因我们行走其中而如此贴近,25年弹指一瞬,又因它的高速变化而不同寻常。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一路走来,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惧风雨、守望相助,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隘,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拥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如此强大的前进定力。
一个大国的光荣与梦想,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撑开;一个民族的传承与跃升,在于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笃定和自信。
将目光投向江淮大地,这块敢闯敢拼、充满希望的土地,与广袤华夏同频共振,将四分之一世纪划出一条“向上的轨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安徽考察,对安徽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安徽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安徽经济实力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到“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一个长期贴着“落后”标签的传统农业省,一跃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兴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
山河为证,岁月为铭,7100万江淮儿女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在历史进程中镌刻下前进的坐标。
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深切感受到:变,是这四分之一世纪不变的旋律。我们有幸得益于它的超速度、高亮度,也勇于正视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人类未来将走向怎样的星辰大海?
今天,虽然外界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决定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未来,可以通过创造自身的确定性从容以对。直面变革与挑战,行动是向好唯一的路,信心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唯有紧紧握住自己的方向盘,不畏艰难、披荆斩棘。
聚焦过去一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来之不易、令人鼓舞。安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位次前移,呈现逐季向好、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所有令人骄傲的成就,背后都是无数人的胼手胝足、汗流浃背。每一个平凡的人立足平凡的岗位,各尽其责、苦干实干、全力以赴,才激荡出无往不至、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你、我、他,我们同在中国号这艘巨轮上,同呼吸、共命运。今天,这艘巨轮驶入2025年,个体和家国的命运齿轮紧紧咬合,同舟共济,奋勇向前。
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起起伏伏是常情常态。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站在世纪的四分之一处,我们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遥望眼前雄关漫道,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以历史的长镜头审视,做一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不以万里为远,不以日月为期,让我们携信念赴山海,以奋斗敬时代。尽管一切来自外界的挑战,都是纷繁复杂的“变量”,但一往无前的决心和行动,是我们始终可以把握的“定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把握历史的大势,紧扣时代的脉搏,做好自己的事情,是这个特殊节点赋予我们的意涵。
对安徽来说,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一步一个脚印把“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历史的江河奔腾不息,于冲波逆折处更显壮阔澎湃。站在世纪的四分之一处展望未来,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更加灿烂的辉煌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出发!让我们迎着曙光,开启崭新的2025!
(本报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