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婚嫁“减负” 倡树新风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4-10 07:30:36 责编: 徐文娟

“娶儿媳,嫁闺女;破旧俗,创新意”“彩礼钱,要减负;婚庆宴,要简办”……4月7日,记者走进淮北市杜集区乡间,“倡树文明新风”的宣传标语不时映入眼帘。

“原先彩礼是6.6万元、8.8万元,现在变了。”杜集区朔里镇矿业社区居民寇文莉告诉记者,这两年,随着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婚嫁时选择不收彩礼,她的女儿下个月出嫁,没向男方要彩礼。

今年春节前,寇文莉的女儿贾雨欣和未婚夫王鹏程订婚。订婚时,男方父母提出要“表达心意”,寇文莉和丈夫不仅分文没要,还拿出10万元存折交给女儿作为小家庭的“启动资金”。“我妈说,婚姻贵在真情,日子过得好不好,不看彩礼多与少。”贾雨欣说。

“两个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作为家长理应多帮衬。”寇文莉认为,相较于彩礼,孩子们过得幸福更重要。

“如今,‘零彩礼’也不是新鲜事了,我今年听到的就已有五六家。”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尚芬红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当地推进移风易俗,婚嫁彩礼由以往的八九万元降至两三万元,且多以家庭启动金、未来保证金的方式返还给新人。

在矿山集街道张院村,记者见到了村民张永强。张院村在当地并不富裕,张永强的家境一般,不久前他的女儿张雯迪订婚时,老张没要彩礼。

“是我自己提出来不要彩礼的。”张雯迪说,未婚夫的工作非常辛苦,在市区刚买了新房,“我跟父母商量,不如把他家准备的彩礼钱留给他装修。我爸一听很高兴,还添了几万元支持我们呢。”张永强对记者说:“老脑筋要换新了,我们是拿真心换真心,长辈更应该多体谅孩子们。”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杜集区委社工部副部长潘祥军告诉记者,近期,他们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印发了杜集区农村彩礼和婚庆喜事的倡导性标准,不仅倡导“低彩礼”、鼓励“零彩礼”,还对参加人员、婚宴规格、婚车数量等提出详细意见。

眼下,杜集区53个村(社区)正结合身边“零彩礼”事例,大力宣传倡导性标准,并充实完善到村规民约,全力为婚嫁“减负”。

(记者 吴永生)

    相关新闻
长三角首趟多式联运“一单制”货物列车从蚌埠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