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凝聚力量。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开拓创新、实干笃行,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精准谋划实施具体改革举措,完善改革落实机制,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徽经验,持续擦亮安徽的改革品牌,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上不断取得扎实进展。
高效服务激活产业生态圈
■ 本报记者 王弘毅 本报通讯员 吕华
前不久,在来安县企业帮扶中心举办的一场企业家餐叙会上,集宏汽车总经理董自龙与邻座交换名片时,惊讶地发现:过去跨越800公里从青岛采购的铝型材,竟在“一墙之隔”的凤宇铝业触手可及。
“餐叙”来的商机,得益于当地政府有一套精心撮合的办法。据来安县委书记杨军介绍,2023年起,来安县将主题沙龙活动和企业家餐叙会制度化,从“圆桌饭”到“车间行”,从“政策宣讲”到“痛点解剖”。一场活动下来,有人签了订单,有人找到了技术伙伴,甚至还有企业当场“拼单”采购设备。
近年来,来安县以深化企业帮扶改革为抓手,主动当起企业间的“红娘”,推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该县把散落在全县的工业“家底”编成《来安县工业企业产品和设备对接目录》。翻开这本“企业黄页”,从一颗螺丝钉到整条生产线,本地能供给什么、需要什么一目了然。仅来安经开区就有百余家企业通过这本册子“结对子”,一年省下“真金白银”超3000万元。
“真快、真高效!”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合成氨项目负责人何杉杉惊叹办事效率的提升。通过“一门受理、云端并联”智能中台,土地报批与施工许可等10个环节同步推进,该项目仅用58天便集齐“五证”。
2025年以来,该县创新推出“申报即办结”极速通道,通过AI预审、区块链存证等技术,对符合条件的事项实行“秒批秒办”,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标准化流程,让企业“一次申请、一套材料、一并审批、一个批件”,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如果说效率是硬功夫,那么政策“滴灌”则显软实力。安徽联科新材料的实验室里,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团队正与企业技术人员攻关高性能改性塑料。通过“科技副总”机制,企业柔性引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夏志杰,成功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特种材料。
“企业的困难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来安县企业帮扶中心主任张志山表示。目前,该县已构建“四上企业”管家式帮扶机制和企业全生命周期增值化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全方位收集企业诉求。截至目前,累计举办产品供需对接和产学研等主题沙龙活动20余场,解决企业困难问题569件,办结率100%,企业满意率超过99%。
深化改革推动国企做强做优
■ 本报记者 张彩莉
日前,在沪陕高速吴庄收费站,一辆辆轿车、货车通过无感支付等方式快速通过收费站道口。
地处皖苏两省交界的吴庄收费站,是我国中西部省份途经安徽、进出长三角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我省最繁忙的收费站之一。该站日常出入口车流量约4.4万辆次,每逢重大节假日,该站车流量均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且潮汐现象明显,单日最高通行量达18.5万辆次。
“为保障车辆顺利通行,我们对收费站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将传统收费系统升级为准自由流收费系统,实现车道数据融合协同处理,通行效率大幅提升。”安徽交控集团吴庄收费站站长管旭东说,吴庄收费站车辆通行效率较改造前提升了至少40%,客车ETC平均时速40公里不减速通行,平均通行时间降幅达54.8%。
国有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近年来,安徽省国资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与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我省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淮北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开拓准备工程量大,导致采煤与掘进的速度失衡。为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我们就引进了盾构工艺,并针对矿区实际情况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淮北矿业集团生产管理部副部长田平关说,盾构机械是破解岩巷掘进瓶颈的利器,更是大国重器。截至目前,集团已构建了5种盾构工艺围岩治理模式,提出61项盾构机适应性改造方案,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为国有大型能源化工企业,淮北矿业集团围绕煤炭生产“323”(“3”即综采面煤顶下支护、大倾角采掘、硬岩采掘;“2”即综采面安装、综采面拆除;“3”就是采掘过断层、生产准备“一站到位”、采掘“标配”)短板攻关,把技术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接下来,我们将以更大工作力度把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更多国资国企力量。”安徽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零基预算制度创新惠民生
■ 本报记者 朱卓
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类科技攻关项目去年获得18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的支持,是以往单个项目资金支持的十几倍。近年来,像这样单个科技类项目支持资金获得倍数级增长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源头活水”。
这一切得益于2022年以来实施的零基预算改革。这种“从零出发”的预算制度创新,有效扭转了过去科技项目“小而散”、科技资金“撒胡椒面”的局面,显现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效能。
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广卫拿到资金后感慨:“有了充足专项资金的支持,我们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创新药的信心。”
科创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3.6%,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前列。
“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不敢转、不好转’问题,需要思想破冰、制度破局、人才破题协同发力,破除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2025年,我省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零基预算改革,推动形成‘科技委定任务—部门谋项目—财政筹资金’的‘统分统’机制,初步构建全省‘一盘棋’格局。”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
近日,我省零基预算改革2.0版正式开启,改革范围向民生保障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根据省政府印发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我省将推动改革纵向向市县延伸、横向向民生保障等领域拓展,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新模式。
据了解,零基预算改革2.0版呈现拓宽改革范围、强化财政金融协同、突出绩效导向、严格预算约束、完善配套措施五大亮点。在拓宽改革范围方面,我省将零基预算改革从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同时,将改革由一般公共预算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延伸,实现改革全覆盖。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省财政厅将充分发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共同推动零基预算改革2.0版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搭建平台助皖企“抱团出海”
■ 本报记者 彭园园
4月1日,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抱团出海”(东盟)对接会在合肥举行。活动邀请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投资促进机构及境外园区负责人,分享当地投资政策、营商环境、经贸发展等情况。
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次活动把境外园区“请进来”现场对接,目的在于畅通国际国内资源要素对接渠道,积极稳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
我省强化平台化思维,通过共享和开放的方式,将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去年底,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成立,该联盟由94家发起单位组成,奇瑞汽车、中铁四局为主发起单位,海螺集团、铜陵有色等企业、院校和商协会为共同发起单位,构建平台,协同“作战”,推动我省优势产业“抱团出海”。
作为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抱团出海”(东盟)对接会上,100多家有产业链国际合作意愿的企业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多家境外园区进行了深入交流,寻求合作。
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表示,将依托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为企业提供跨境融资、境外园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安徽企业和东盟合作越来越紧密。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对东盟国家贸易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实际投资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进出口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7.9%。
自成立以来,联盟已举办“金融+”、“抱团出海”对接会(东盟专场)等专题推介活动,发布了《金融赋能专项服务方案》,促进企业协同出海。
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理事长、奇瑞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说:“徽商自古以和为贵,徽骆驼也是结队远征。省委、省政府牵头成立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为徽商‘抱团出海’、高质量走出去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奇瑞愿意在这个联盟当中发挥探路先锋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高水平、更多领域的合作。”
据了解,联盟还将继续开展“汽车+”“物流+”“合规+”等系列活动,并建设境外服务网点,首批设立22个国别网点,为安徽企业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提供专业化服务。联盟将致力于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为企业赴海外投资和开展经贸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助力徽商企业“抱团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