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经典诵读共筑睦邻友好新风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5-11 06:34:19 责编: 徐文娟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近日,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书香门第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传出阵阵诵读声。走进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小教室,被居民称为“宝藏老师”的刘莉萍正在为社区的居民解读国学经典。

“传统国学不是束之高阁的‘老古董’,而是充满生命力、指导现代人生活的智慧‘秘籍’。”刘莉萍是书香门第小区居民,同时也是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的一名老师,每周日上午她都会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居民上一堂国学公益课。

这堂国学公益课所在的烟墩街道书香社区位于合肥市包河区滨湖新区,毗邻合肥师范附小、合肥一中、合肥四十六中等学校,辖区书香门第小区多为陪读人员,人口结构复杂、流动性大。

“根据小区居住人口特征,我们以社区‘两委’进驻小区为契机,开拓社区治理的新思路。持续挖掘社区内的能人、达人,积极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动员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参与到小区治理当中,形成小区事务大家同商共议的良好局面。”包河区烟墩街道书香社区党委书记孙卫东表示,刘莉萍的国学公益课堂就是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生动实践。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有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维护社区的公共利益和良好形象。”刘莉萍介绍说,公益课堂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也吸引了很多家长的关注。家长们纷纷反映,孩子学习《弟子规》后,理解了“父母呼,应勿缓”的道理,回家主动帮忙做家务。

从国学经典诵读到传统礼仪体验,从书法研习到家风故事分享,自书香社区成立两年来,刘莉萍的国学公益课堂已经连续开课约50学时,受益人数达1000人。这个“家门口的国学公益课堂”不仅成为社区文化亮点,更悄然改变着居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

“刘莉萍老师向居民讲授国学知识,不仅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凝聚社区共识,还促进了道德建设,推动基层矛盾化解。”孙卫东表示,这种“文化带动治理”的模式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柔性生产力”,如今,书香社区公共事务议事会参与率达40%,睦邻友好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 刘静文)

    相关新闻
“青言青语”让理论宣讲更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