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刚反映道路两侧绿化苗木该修剪了,今天就看到工人上岗修整绿化带,这速度杠杠的。”6月6日,界首市外卖配送员赵明明说,政府部门快速处理他反馈的问题,让他感到很有成就感。
“人民路东段绿化带苗木疯长,市民骑行在绿化带旁,容易被树枝划伤!”赵明明在界首市某平台外卖小哥群里,发送了这条语气急促的语音信息。“群主”迅速响应:收到,马上转给市政部门。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修剪后的绿化带整齐划一,市民通行更加顺畅,也让城市颜值增色不少。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电瓶车安全通过,赵明明说不出地高兴。
像赵明明这样每天奔跑在大街小巷的外卖配送员、快递小哥,如今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千里眼”“顺风耳”。
自今年3月起,界首市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创新工作方法,引导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业态群体参与城市治理。通过安排社会工作部和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加入外卖平台微信群,主动搜集问题线索,并依托“接诉即办”平台,构建“问题发现—快速处理—结果反馈”的高效闭环处置机制。
“这些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奔跑者’,凭借熟悉城市脉络、行动灵活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城市管理盲点,延长治理触角。”界首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张文平告诉记者,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管理,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外卖配送员张玉娇通过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送外卖时,她格外关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就拍照发到微信群里。
“这项工作几乎不耽误时间,而且特别有意义。能为城市社会治理出一份力,我特别自豪。”张玉娇说,兼职“城市管家”让她对城市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也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加速奔跑”换来市民的“舒适生活”。
界首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外卖员、快递小哥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进行积分,开展“积分换实物”活动,评选“年度先进工作者”等激励措施,提升新业态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编后·
城市管理不仅需要“专业选手”,也需要“业余队员”。界首市巧用新就业群体的“移动优势”,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城市“奔跑者”吸纳为城市治理“生力军”,既拓宽了基层治理的参与面,又提升了问题发现的快捷性。当骑手们送单路上的“随手拍”遇上职能部门的“马上办”,闭环管理让问题无处遁形,也让新就业群体在参与中收获归属感。这种“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治模式,正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生动注脚。
(本报记者 安耀武 李鹏 本报通讯员 孙占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