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安徽援藏工作巡礼】产业援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7-10 07:16:06 责编: 徐文娟

记者从省援藏援疆办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聚焦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用心用情用力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市及错那市、措美县、浪卡子县,以产业帮扶增强西藏地区发展内生动力。

近日,在山南市浪卡子县翁果村苏格绵羊养殖基地,工人们在饲喂苏格绵羊。

“过去,这里的羊出栏率很低,我们把技术带过来,通过科学育种有效提升了苏格绵羊的出栏率,现在11个月左右就能长到100斤。”该养殖基地负责人顾欣说。

苏格绵羊是浪卡子县特有的高原畜种,但该县受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周期长等影响,严重制约了当地农牧民养羊致富的步伐。2024年,在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浪卡子县工作组的牵线下,该县与安徽争华羊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成立西藏皖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良种繁育、饲料开发、高效养殖等方面深度合作,通过“企业+基地+牧户”养殖模式,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由传统散养向集约化养殖转变。

“目前基地养殖苏格绵羊300只,我们通过给农户发放羊羔,出栏后再回收的方式,做活羊经济,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顾欣说。

畜牧业是高原的重要产业之一,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牧草,而牧草本地化种植一直存在困难。为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畜牧业长足发展,安徽援藏工作队积极引进合肥高新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陕西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山南市错那市建设首个高原航天育种重点实验室,开展高原本土农业品种太空育种及扩繁研究。

在试种基地里,满眼翠绿的牧草和四周“光秃秃”的山坡形成强烈对比,这些“太空牧草”具有耐盐碱、耐低温、营养丰富、产量高等特点,一年可以收两三季,一次种植能收15年左右。

“我们精选青稞、油菜等16个品种种子送入太空并试种成功,目前30亩阔叶菊苣、蛋白菜等6个品种‘太空牧草’已成功在海拔4380米的高原草场扎根。”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队员、错那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江永权说,“一亩地的牧草一年可以养二三十头羊,节约了大量的天然牧场,在降低畜牧成本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提高了牧畜的出栏效率。”

近年来,当地莓茶、羊肚菌、鲜食辣椒等人工种植项目持续发力,牦牛肉干制作、苹果蓝莓深加工、蜂蜜规模化生产等产业扶持培育初见成效。去年实现年产值超1亿元,带动山南农牧民群众增收超过3000万元。

高原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拓宽产业发展新路。省援藏工作队先后投入援藏资金9000余万元实施了错那市曲卓木沙棘林旅游提升、措美县哲古边疆明珠小镇、浪卡子县张达乡旅游中转站等项目,将乡村旅游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地群众真正吃上了“旅游饭”。

西藏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聚焦这些优势特点,省援藏工作队推动世界海拔最高、西藏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措美哲古风电场建成并网发电,推动措美雪热30兆瓦、浪卡子县柯来20兆瓦等一批保障性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于2024年建成,年发电量超1亿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

(本报记者 汤超 王弘毅)

    相关新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色冶炼 循环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