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鸟瞰图。本报通讯员 廖鹏程 摄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贫困地区走向全面振兴。
今年8月7日,在阜南县王家坝镇红亮箱包厂,缝纫机“嗒嗒”地响个不停,工人们正忙着制作各式箱包,现场一片繁忙。
“去年8月份,工厂搬进了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生产车间面积从1万平方米增加到2万平方米。空间大了,规模上去了,订单也更多了。”红亮箱包厂负责人王恒亮开心地说。
在政府部门的牵线下,2024年红亮箱包厂承接了国企合肥长虹模塑80万套拉杆箱配件生产订单。瞄准这一“价值大、利润高”的新增长点,王恒亮果断上马2条拉杆箱生产线。
企业规模与效益的提升,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一线员工,郑继影对此深有感触。
郑继影是最早进入工厂的“老人”之一,工资从最初的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元。更让她高兴的是,她的爱人也放弃外出务工,和她一起进厂上班,两人月工资加起来有1万多元。“在老家上班,工资可观,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郑继影满意地说。
为发挥红亮箱包厂引领示范作用,阜南县整合各类资金近1.75亿元,建设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该产业园占地83.3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2栋4层标准化厂房,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目前已投入使用。
据介绍,产业园一期1号标准化厂房是红亮箱包厂与鑫科工投、美丽达服饰分别合作的年产250万件高端羊毛衫纺织项目、校园鞋服项目;2号标准化厂房是红亮箱包厂同长虹模塑合作的拉杆箱项目。
走进1号标准化厂房,工人们正在操控一次成型机生产羊毛衫。“一次成型的羊毛衫,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而且美观时尚,属高端羊毛衫产品,市场前景好。”阜南鑫科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陶辉说。
目前,产业园二期建设如火如荼,预计年底将建成投产。“标准化厂房全部投产后,将年产中高端羊毛衫3600万件,产值达到10亿元。”陶辉说。
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访阜南县红亮箱包厂负责人王恒亮
“今年公司产值有望达到3500万元,是2020年的三四倍。”说起今年企业的经营情况,王恒亮满怀信心地表示。
历经十年发展,红亮箱包厂从一家面积狭小的扶贫车间,成功蜕变为拥有两栋标准化厂房的箱包专业生产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过去,我们主要生产软包,搬到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后,生产线从4条扩大到7条,产品越来越丰富。”随着生产设备的改造升级,王恒亮对企业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五年来,我牢记总书记嘱托,企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王恒亮说,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阜南鑫科工投等合作,获得发展资金510万元、300多万元的供应链融资,新增机械设备80台(套)。
2020年8月以来,红亮箱包厂注册了“红亮”等品牌,并成功申请安徽省知名商标,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远销欧盟、东南亚等地。
“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挣几百元”,在红亮箱包厂,墙上挂着的红色条幅格外醒目。王恒亮自豪地说,五年来,企业用工规模从不足百人增加到近两百人,为乡亲们提供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稳定就业岗位。
“月底前,计划再招一批工人。”王恒亮表示,随着企业持续发展,将吸引和带动更多企业入驻产业园,让返乡人员和当地群众有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安耀武 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