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我省各地正加强科学田管,保障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小班培训”保稳产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8-31 08:05:25 责编: 徐文娟

近日,在位于宿松县的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第六农业分场,一架满载混合药液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路线匀速飞行,短短5分钟便完成15亩稻田的喷施作业。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安徽农垦的多个农场通过农机专家“巡诊”开出水稻、大豆田管“处方”,使用高效智能大型植保机、无人机,落实“一喷多促”技术措施,加强水稻、大豆等在地作物管理,降低病虫危害。

在位于寿县的安徽农垦寿西湖农场水稻产区,植保机将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均匀洒向稻田,增强植株抗逆性;在农场的大豆种植区,农技人员指导科学混合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复配杀菌剂和杀虫剂,力争“保荚、增粒重、促早熟”。

记者从安徽农垦获悉,今年垦区在地水稻25万多亩、大豆6万多亩、玉米3.6万亩。截至目前,垦区已开展第一遍“一喷多促”,在地作物长势良好。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我省各地正加强科学田管,切实抓好全省秋粮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保障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夯实秋粮稳产基础。

有收无收看天气,多收少收看植保。我省自然条件兼具南北之长,不同粮食作物均有较大规模种植,作物种类多、生长周期跨度长、栽培模式多样,导致病虫害防控工作复杂且繁重,“虫口夺粮”任务艰巨。植保工作需下更大功夫,科学施策、精准发力。

为提升病虫害防控实效,近期我省植保系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培训。8月12日,省植保总站在芜湖市举办了沿江及皖南地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田间培训。当天,在芜湖市繁昌区平铺数字农田示范基地的田埂上,农技专家结合田间不同防治方法的实际情况,实地向来自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等地的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演示病虫害的识别方法、绿色防控的操作技巧等。

紧接着,8月15日,省植保总站在滁州市凤阳县举办了江淮地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田间培训;8月22日,在宿州市举办皖北地区玉米、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田间培训。

短短十天内,三场区域分明、作物有别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接连举办,体现了我省对秋粮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快速行动能力。这一系列培训不仅强化了技术推广的区域适配性和作物针对性,更通过实景实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种植主体的实操能力,为推进粮油单产提升、实现“虫口夺粮”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往现场观摩、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今年绿色防控技术的省级培训直接采用从南到北分区域分作物、田间培训的方式,“小班教学”的直观性、操作性更强,参训人员覆盖面更广。

种植大户是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我们在今年的培训中特别邀请了培训地的种植大户参加,并打破传统的专家授课方式,让大户代表‘现身说法’分享防控经验,大家边学习边交流,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省植保总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培训更加注重绿色防控技术成效的展示与推广,如生物农药防控技术要点、绿色防控设备实操等,不断提升植保人员技术服务水平。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我省秋粮面积有6400多万亩,当前总体长势好于去年同期。目前,我省各地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定期做好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同时,制订并印发多项技术指导方案和防控通知,及时部署,做好资金保障,支持各地开展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以及农区蝗虫等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工作。

为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我省持续推广“三大主粮”及园艺作物、油料作物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立足耕种管收全环节,集成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新模式20余套,强化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持续提升科学用药水平,减少亩均防控成本。

(本报记者 许昊杰 本报通讯员 石珊 赵瑞)

    相关新闻
【江淮观察】扩容+加密:高速公路不“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