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胜利之路】红土地续写新传奇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9-01 08:20:23 责编: 刘东伟

蒙城县地处皖北平原,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农耕发达。抗战期间,由彭雪枫率领的八路军四纵五旅为保卫抗日根据地,在蒙城板桥集与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创造了八路军用轻武器击落飞机的战例,在党史军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近年来,蒙城县依靠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利用当地硬件优势,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机遇,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江淮焕新】

一路逐“新”,为幸福生活奔跑

8月21日,在蒙城县农兴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打包鱿鱼串。本报记者 罗广心 摄

8月21日航拍的蒙城县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本报记者 罗广心 摄

这里是一片红色沃土,80多年前,八路军在这里英勇抗击侵略者,创造“以少胜多”的板桥集战斗。

硝烟散去,如今的蒙城,因地制宜,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

在蒙城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记者被这片土地焕发的勃勃生机所惊叹,“超前意识”“创新意识”深入蒙城的发展脉络。

红色热土 催发奋进力量

蒙城县板桥集镇坐落着一座公园,这就是雪枫公园。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就掩映在雪枫公园的苍松翠柏间。

“馆内现设有两个展厅和一个多媒体放映厅,目前展有100多幅图片及部分实物。”板桥集战斗纪念馆讲解员刘亚说,“馆内珍藏的一件件抗战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从大刀长枪、质朴的生活用品,到鼓舞人心的宣传刊物,这些浸透历史风雨的抗战文物,不仅是峥嵘岁月的实物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无声丰碑。

“1940年11月16日,驻徐州日军第十二独立混成旅团及驻蚌埠、宿县的日伪军共5000余人,西犯涡阳、蒙城等地,当时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判断,西犯之敌必攻蒙城板桥集,决定第五旅和特务团联合在板桥集打一个防御阻击战,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跟随着讲解员的声音,在场参观者的思绪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讲好红色故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更好地迈向未来。这些抗战文物是我们的传家之宝,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刘亚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传播好抗战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无中生有” 打造亿元产业

炎热的天气中,大街小巷中的烧烤摊前,不少食客成为香辣可口的烤鱿鱼的拥趸。

在蒙城,有一家专门做烧烤鱿鱼串加工的企业,将深海鱿鱼加工搬运到闹市中的烧烤摊。

“无中生有。”蒙城农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谦笑着说,“鱿鱼加工本应该在临海城市,谁能想到在内陆县城也能做起来。”

走进厂区的生产区域,一筐筐完整的鱿鱼经过加工,串起超大板、半切、鱿鱼须等各种类型的成品,一旁的操作工人不断地将冰沙加入装载鱿鱼的筐中,以确保鱿鱼的新鲜度。

“鱿鱼原材料来自阿根廷,通过与上海水产公司合作,全程冷链运输到蒙城。相较于山东等沿海地区原料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产业化、规模化,以及更加贴近消费市场,目前年消耗鱿鱼原料将近4000吨。”徐谦介绍,鱿鱼的捕捞季节通常集中在上半年,以前加工鱿鱼的大多是小厂,如果需货量突增,没有储备将难以满足大客户的需求。

解决难题还得靠蒙城的硬件优势。

蒙城县近年来不断建设完善的冷链运输体系,作为传统的蔬菜大县,蒙城县常年种植蔬菜面积40万亩以上,如何在将田间地头的蔬菜运输到餐桌的过程中,保证菜品的新鲜度,建冷库是最佳选择。从2019年开始,用五年时间构建起一张覆盖县乡村的冷链物流网。

目前已建成县域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1座、乡镇冷链物流中心17座、田间地头冷库56座,总库容45.5万立方米,实现生鲜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

蔬菜问题解决了,村头越来越多的冷库,也吸引不少企业前来投资,如今集聚了中远食品、源于意鲜榨果蔬汁等各类食品加工厂,带动乡村增收致富。在农兴食品工作的黄娜告诉记者:“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一个月挣6000元左右,还能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

目前,蒙城县以烧烤食材产业园为核心、乡镇冷链物流项目为支点、发散至村、社区加工点的烧烤食材产业空间布局,农兴公司依托乡镇冷链物流项目,已在庄周街道、楚村镇、双涧镇、小辛集乡建成并投产烧烤预制菜加工厂4个,在建加工厂4个。

向“新”而行 紧抓发展先机

一块块透明的玻璃能发电?

在繁枫真空产业园内,一座以“碲化镉发电玻璃”构成的蔬菜水果大棚引起记者注意。

与我们观念中以及市面上能买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同,这种能发电的透明玻璃的奥秘,在于表面那一层“碲化镉半导体薄膜”。

“玻璃表面覆盖的薄膜厚度仅几微米,密布着数百万个能实现能量转化的PN结,它们就像无数个微型‘能量开关’。即使在阴雨天,只要有光就能发电。”蒙城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杨子杰介绍。

在现场,记者看到,玻璃上各有一根导线,连接在插座上,一旁的电风扇依靠着玻璃发电,不断运送着“清凉”。

“除了农业大棚应用场景,我们还在建筑玻璃、电力工程应用、生态养殖、绿色工厂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支持。”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润财说。

在工厂的尽头,一间单独封闭的操作室内,记者感受到温度明显比其他区域温度低,“这里是制作精度更高的产品,经过打磨处理的部件表面平整度误差不能高于1丝(0.01毫米)。”杨子杰说。

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上海。2018年,苗润财响应家乡号召,投资成立蒙城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公司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当年实现产值13亿元,今年将突破20亿元。

没有“有机质”的土壤,难以花开朵朵、树大枝繁。得益于繁枫真空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吸引力,产业园内已集聚了繁盛显示科技、宇宁机械等上下游产业链。

在繁盛显示科技展示车间,各式各样的显示玻璃令人眼花缭乱,厚度30微米的超薄可折叠玻璃,弯折次数大于30万次;通孔超薄玻璃,用于先进显示器,半导体高阶封装;厚度30微米的弹簧玻璃,用于半导体封装,折叠显示屏模块部件……玻璃在这里,有无数的“花样玩法”。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资源禀赋、产业实力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在农业发展上高质高效,在高端制造上抓住先机。如今的蒙城“烟火气”十足,“科技范”拉满。(本报记者 江敏)

【记者手记】

立当下 谋长远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超前规划与长远意识。

作为蔬菜生产大县的蒙城,运输一直是困扰的难题。2019年,蒙城大力发展覆盖县、镇、村的三级冷链运输体系,这一举措,恰恰为其他需要冷库、冷链运输的企业提供了便利。在招引相关企业时,蒙城自然就有硬件优势,比如农兴食品这样全程需要冷链运输的企业,又如正在建设的源于意果蔬汁生产项目。

小城易受大城“虹吸”,尤其是人才的流失。蒙城在这方面,引进繁枫真空为代表的泛半导体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吸引了人才在此集聚。在采访中,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吸引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国外专家。这为其他县域发展提供了一份参考样本。

【抗战纪事】

板桥集战斗

板桥集战斗中我军击落的日军飞机残骸。(资料照片)

1940年11月16日,驻徐州日军第十二独立混成旅团及驻蚌埠、宿县之日伪军共50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驾汽车70辆、坦克20余辆,沿宿(县)蒙(城)公路西犯涡阳、蒙城等地。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判断,西犯之敌必攻蒙城板桥集,决定让第五旅和特务团联合在板桥集打一个防御阻击战,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17日凌晨,进犯的日伪军到达板桥东北乌集,战斗打响。敌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板桥集,然后兵分两路,日军主力在炮火掩护下,从东南角和南面发起进攻。当敌先头部队进入我军火力范围时,我军机枪、步枪同时开火,击退多次冲锋。敌军遂集中兵力猛攻东门十二连阵地,并施放烟幕弹掩护推进。待敌逼近围墙,十二连官兵将炸药包和成捆的手榴弹密集投入敌群,炸得敌军鬼哭狼嚎,尸横遍地,战地上空硝烟滚滚,遮天蔽日。

下午1时许,敌出动数架飞机对板桥集我军阵地实施扫射轰炸,几百名日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对板桥集发起冲锋,敌人的子弹、掷弹筒炮弹,如雨点般向我军阵地倾泻,少数敌人突破东门围墙,指战员奋力反击,并与敌人展开白刃战。考虑到在敌后进行平原游击战,又面临敌众我寡,利于敌机械化部队行动,我军坚守板桥集的警卫营只有4个连队,且已苦战整整一天,如继续再坚守下去,粮弹接济将出现困难。为保存有生力量以利长期持久再战,旅长滕海清率部趁着朦胧夜色,从西门迅速撤离板桥集。就这样,我部坚守板桥集的阵地防御战宣告结束。

当晚11时,八路军特务团在东,滕海清亲率两个营在西,攻打板桥集。18日凌晨,滕海清在向西北曹市集方向转移途中遭遇正在行进中的日伪军,又一次展开激战。枪声大作,炮声隆隆,敌人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坦克横冲直撞,低空飞行的敌机也慌忙爬向高空。滕海清又命令部队趁机出击,敌人被打得到处乱窜。

与此同时,特务团在王集也同敌人遭遇,双方展开了激战,反复冲杀,最终打击进犯之敌。特务团共击毁敌坦克、汽车10余辆,另击落敌385号轻型轰炸机1架,驾驶员3人当场毙命。至此,一场遭遇战以敌军的溃退而告终。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我军先后进行了阵地防御战、攻坚战和遭遇战,歼灭日伪军千余人,击毁敌坦克两辆、汽车17辆,击落敌机1架,取得重大胜利。12月初,第四纵队首长派专人护送敌机残骸,先到涡阳,后又转到洛阳展览。

板桥集战斗,八路军第四纵队五旅面对数倍之敌,不畏强暴,以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和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取得毙伤敌千余人的胜利,创造了华中敌后抗战中首次击落日军飞机的成功范例,鼓舞了边区的军心和民心,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资料由省委党史研究院提供,本报记者 江敏 实习生 王荦 整理)

    相关新闻
【文化新场景 消费新活力】“返乡人”成为风景与游客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