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如同刺破黑暗的号角,吹响了救亡图存的强音,激励着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八十年岁月奔流,磨不灭烽火记忆;八千里山河焕新,最难忘英雄壮歌。
听,那熟悉而激昂的旋律,从历史中走来,穿越时空,代代相传,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和平来之不易,抗战精神值得永远传唱。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保卫黄河》的怒吼化作熊熊烈焰,点燃了亿万胸膛里的热血,“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
胃里仅存棉絮草根,心中激荡壮志豪情,杨靖宇在林海雪原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酷刑面前坚贞不屈,赴刑路上昂首高歌,赵一曼用生命诠释“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崇高信仰。
这是民族精神最壮烈的觉醒、爱国情怀最澎湃的迸发。正是这股力量,引导着中国人民在黑暗中冲破迷茫和恐惧,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朴实无华的歌词里,蕴含着最深刻的道理。
砥柱中流,屹屹其守。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迷惘涣散中凝聚人心;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划破“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阴霾;从百团大战到沁源围困战,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历史关头,顶天立地;湍急乱流,定向领航;惊涛骇浪,力挽狂澜。这个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希望的伟大政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无愧于中流砥柱、民族先锋。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义勇军进行曲》字字铿锵、声震山河,唱出了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合力,也唱出了以弱胜强的必胜信念。
十四年,众志成城,奋勇抗战。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陷敌于灭顶之灾;毫不畏惧的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共御外侮。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五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层出不穷,“神枪手”“爆破大王”“杀敌英雄”纷纷涌现。
“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越扩张,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的人民在哪里汇聚,民族复兴的希望就在哪里生长。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如黏合剂,凝聚磅礴伟力;又如旗帜,指引并肩战斗。这激昂的大合唱,发出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战斗呼号,汇聚起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从未孤军奋战。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苏联给予中国抗战有力的物资支持,美国“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不远万里来华救死扶伤,德国的拉贝、丹麦的辛德贝格千方百计保护中国难民……
这些跨越山海的力量,不仅是对光明的支援,更是对黑暗的共诛。时间从未忘记,世界曾为正义并肩携手;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命运始终休戚与共。
抗战的歌声不仅响彻在中国的大地上,也回荡在所有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世界人民心中。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松花江上》的旋律一起,便唤起国破家亡的痛楚与救亡图存的决心。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五月的鲜花》深情讴歌义无反顾、为国捐躯的英烈,用盛开的鲜花祭奠不朽的忠魂。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歌》礼赞艰难困苦下军民的昂扬斗志和钢铁般不可摧折的坚韧品质。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在太行山上》唱出了荆棘坎坷下,中国人民踏出胜利之路的大无畏豪情。
一句句歌词、一段段旋律,是伟大抗战精神在神州大地最酣畅的喷薄与回响,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这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就像亘古奔流的黄河一样,伟大精神生生不息,民族气节砥砺弥坚。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向伟大胜利致敬,致敬历史与英雄;向新的胜利挺进,挺进光荣与梦想。
歌声嘹亮,步履矫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前进!前进!进!”
(韩小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