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对话抗战老兵】新四军老战士岑德标:“只要把鬼子赶出去,再难也能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9-05 08:11:53 责编: 刘东伟

“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不当亡国奴!”日前,在天长市一间朴素的民宅里,谈及参军初衷,98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岑德标声音沙哑却坚定如铁。这位15岁投身革命的老兵,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与过上百场战斗,身体里至今嵌着日军的弹片。每当回忆往昔,他总会挺直腰板,尽显军人的果敢与坚毅。

1928年6月,岑德标生于天长市原釜山乡的一个普通农家。彼时山河破碎,父母靠薄田糊口,“贫寒”是他对幼年最深刻的记忆。

1942年,新四军在釜山乡动员参军。“当时是我哥报名参军,可他刚结婚,嫂子还怀着孕,家里离不开。我就顶替哥哥参加了新四军天高支队。”就这样,当年15岁的岑德标,就踏上了革命道路。

那时部队条件艰苦至极,武器、粮食短缺,但岑德标从不叫苦:“只要把鬼子赶出去,再难也能扛。”

最让他难忘的,是1945年攻打来安水口日军据点的战斗。当时日军倚仗两座互通的碉堡、充足的弹药和三道防御工事,极其嚣张。岑德标所在部队的任务,就是啃掉这块“硬骨头”。

“鬼子装备好、还狡猾,善于虚张声势。”岑德标清晰记得,日寇碉堡周围设置了三道“死亡围子”,第一道是“钢丝围子”,第二道是“水围子”,最棘手的是第三道“土围子”,又高又厚的土墙后面,鬼子架着1挺重机枪、6挺轻机枪扫射,密集的火力网拦住了我军进攻的道路。300多名战士轮番冲锋两天半,始终未能突破防线。

第三天,日军又从南京方向调来3架敌机和数百名鬼子增援。敌机狂轰滥炸后,战场硝烟弥漫。尽管消灭了部分日伪军,但我军伤亡也很大,部队只好暂时撤退。

撤退时,1枚敌机弹片击中岑德标左脚踝,战友冒着炮火将他背下战场。经过三个月治疗,弹片仍未取出,他左脚踝的筋络严重受损,被评定为八级伤残。

“抗战胜利后举国欢腾,可反动派却调转枪口打内战!”讲到此处,岑德标攥紧拳头。1946年初,国民党反动派侵犯解放区,刚从抗日战场下来不久的岑德标,又和战友们开始了解放战争。1947年,岑德标参与了莱芜、孟良崮等战役,亲眼见证了我军全歼张灵甫整编第七十四师的辉煌时刻。

新中国成立后,岑德标在军区军政部组织部门工作一段时间。1951年1月,他转业回天长,兢兢业业工作至1988年12月离休。

离休后,岑德标仍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对10多枚奖章、纪念章格外珍视。每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他都会将它们佩戴在旧军装上,逐枚讲述背后的故事。

“现在的好日子,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们一定要懂得珍惜。”每当与年轻人交流,岑德标总会反复叮嘱,“要永远跟党走,好好读书、努力工作,把咱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更美好。”

(本报记者 李邦军 罗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