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减负一年间】负担减下去 干劲提上来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9-14 08:08:30 责编: 徐文娟

金秋时节,走进滁州市南谯区龙蟠街道永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整洁的办事大厅,党群服务、养老托幼、文化娱乐等功能区井然有序,居民们正享受着“一站式”服务的便利。“现在督检考少了,基层‘包袱’轻了,我们有更多时间走进居民中间,为群众办实事!”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成静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破除基层顽瘴痼疾提供了制度基石。2025年以来,滁州市以“刀刃向内”的决心,通过精文减会、减牌明责、优化考核等切实为基层松绑赋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服务群众。

基层负担重,往往因为责任不明。滁州市在全域开展普查自查,累计清理不应承担的工作事项5项、不应协助开展的工作事项15项,拆除标牌标识115个,取消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24项。“以前挂了不少块标牌,现在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后,就保留了几块必要的,墙面清爽了,群众办事也更一目了然!”南谯区施集镇丰山村党支部书记叶朦指着村委会外墙说。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也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滁州市优化升级数字化信息平台赋能基层治理,清理冗余工作群12个,实现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

在琅琊区清流街道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的人口信息、服务需求、网格动态等数据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小陈介绍:“过去要填十几张报表,现在系统自动抓取数据,我们只需专注解决居民诉求。”通过整合信息系统,网格员小汪也感慨“工作包”变轻了:“以前背着厚厚一沓材料入户,现在用手机就能完成信息采集,还能实时上传居民反映的问题。”

考核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度量衡”,更是干部行为的“风向标”。滁州市还创新优化考核机制,删减导向性弱的指标,将“减负成效”纳入县(市、区)年度考核,并重点考察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硬指标”。

“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让基层更有能力、更有动力服务群众。”在琅琊区清流街道创业北路社区,网格员李婧通过日常走访发现独居老人赵奶奶家中线路老化,立即协调物业整改;在全椒县大墅镇刘兴村,清理标牌后腾出的空间被改造成“助老驿站”,成为老人下棋打牌聊家常的“第二个家”……随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深入推进,滁州市基层干部的“获得感”直接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加速度”。

( 本报记者 李明杰 本报通讯员 支健康

    相关新闻
【智造世界·创造美好】打造千亿元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