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铜陵有色集团公司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何以“老树发新枝”(一线调研)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9-15 06:53:42 责编: 武静

蔚蓝色的“星空顶”、长达几十米的贯穿式超级智慧大屏,走进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的智慧控制中心,生产数据实时跳动,工作人员坐在智慧控制中心便能实时修正相关工艺参数、掌控生产过程,这一颇具科幻色彩的景象令人震撼。

从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到连续7年上榜“世界500强”、年营收35773.5百万美元,从一座年产2000吨的粗铜冶炼厂成长为拥有世界领先冶炼工厂和生产工艺的现代化企业,深耕铜陵、放眼世界的铜陵有色集团公司正在实现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传统产业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现在我们生产的铜箔薄如蝉翼,最薄3.5微米,大约是A4纸厚度的几十分之一。”在铜陵有色铜冠铜箔公司生产车间内,伴着智能化生产线的运转,成品电子铜箔被慢慢卷起,该公司经理印大维告诉记者,铜箔是其核心产品,而“薄”只是公司产品高端化的路线之一,“我们还自主研发生产HVLP2铜箔,解决了国内5G铜箔材料及制造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去年HVLP2铜箔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产品“薄发”的背后是技术创新的“厚积”。近年来,铜陵有色结合铜陵市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实际,大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通过组建运营安徽铜冠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及推动新研发基地投入使用等举措,激活创新链、发力高端化。

在铜陵有色金威铜业分公司的生产线上,最薄厚度仅0.05毫米的高精度无氧铜带产出后即被打包发往沪苏浙。该公司经理胡铜生告诉记者,这种铜带纯度达99.99%,不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连接片和5G通信基站,在稳态强磁场及EAST“人造小太阳”等国家大科学装置上也同样有其踪影。

当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融合,“老工业”便能变身“新制造”。从70年前的铜水、铜锭,到如今的超薄铜箔、高精度无氧铜、高纯铜,变化升级的是产品,不变的是对创新的执着。近年来,铜陵有色新增了7个省级创新平台、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十四五”以来,铜陵有色已累计实施科研项目超700项、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1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5项,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全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企业。当前,铜陵市正在推动铜产业与“新三样”、5G通信、AI等产业跨界融合,支持铜陵有色参与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提升铜首位产业能级。

“企业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以创新之举答好传统产业转型增效题。”铜陵有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士启表示,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继续锚定转型增效目标,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紧盯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推动高纯铜、极低轮廓铜箔等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塔尖”产品不断涌现、加快量产,持续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锌基新材料、铼基新材料、银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材料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绿色转型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走进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与青青草坪。“双闪”精炼车间内,火红的铜水从阳极炉喷涌而出,顺着流槽进入“中间包”,经浇铸、喷淋水降温后由红变暗成为实体,再过水槽冷却,随后由机器手移入重载AGV小车运出。

“如今我们的冶炼不仅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而且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金冠铜业分公司总工程师张志国告诉记者,如今铜冶炼实现废气、废渣、废水工厂内循环利用,每年铜冶炼渣回收的铜金属3万余吨,回收铜冶炼过程伴生的有价元素12种以上,其中有铼、钯等稀贵金属,“我们还推进实施硫酸低温余热回收项目,将硫酸生产系统以前白白流失的热能进行回收用于发电,年发电量超1亿千瓦时。”

发展壮大绿色冶炼,甩掉传统冶炼行业的“高能耗、高污染”标签,铜陵有色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坚定走创新引领、循环利用道路。

面对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2022年8月,经过前期深入考察研究,铜陵有色决定建设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持续拉长铜冶炼“长板”。

该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从规划阶段就明确以建设“世界铜行业的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为目标,采用行业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建设熔炼、电解、铜材加工等主工艺工程及环保、动力等配套工程,可实现年产50万吨高端铜材及黄金、白银等副产品。今年3月,项目实现点火投产。

“项目投产后,传统印象中高温轰鸣的铜冶炼车间,如今已经转型成‘一键智控’的现代化工厂,不仅让生产效率提升1.5倍以上,而且让每一吨铜材的生产能耗降低了10%。”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经理许中俊表示,项目是集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落子,达产后实现亩均铜冶炼、铜线杆产能成为同行业最高值,吨铜投资预算、实物劳动生产率与同行业相比提升30%,单位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现代企业怎样锻造创新钥匙

“改进粗硒洗水方式,使粗硒的品位由80%左右上升到90%以上,企业每年新增利润200多万元”“提出‘压力釜焊缝检测方式改进’合理化建议,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奖”……

在铜陵有色金隆铜业公司,提及许贤举可谓无人不晓。金隆铜业公司“贵金属冶炼许贤举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7年以来,他带领团队完成20余项科技攻关任务,改进生产工艺及改造相关设备18项,制定的金银电解操作法使金银产品化学品位稳定在100%,同时培养了高级技师1人、技师6人、高级技工11人。2024年,许贤举成为首批“铜陵有色工匠”。

在铜陵有色,像许贤举这样的人才并不少见。全程参与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这个“百亿元”大项目建设的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电气技术主管卢鹏,面对智能化工厂建设需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积极消化吸收铜陵有色旗下金隆铜业、金冠铜业智能化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开创了全领域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慧控制中心等新系统。今年,卢鹏还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铜陵有色围绕育才、引才、用才、留才全链条发力,持续推动人才工作与产业、资源、项目深度对接,以人才“密钥”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对内,铜陵有色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探索实施“技师+工程师”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匹配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制度,让技高一筹者“薪高一档”,推动形成“能力—贡献—回报”的正向循环,有效提高了职工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近年来,铜陵有色已组建创新团队84个,其中省“115”创新团队和“江淮英才”培育计划团队4个;先后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劳模工作室2个。

对外,铜陵有色结合铜陵市“产业人才8条”“人才铜聚9条”“人才强市10条”等政策,抓住铜陵举办的“‘智汇铜都’人才周”“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活动机遇,招引高层次人才。2023年以来,已引进全日制博士9名、柔性引进博士23名。

面对“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力创新的关键环节。记者获悉,铜陵有色将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人才招引培育机制,全方位发现、引进、培育、凝聚人才,营造真心爱才、诚心引才、倾心聚才、暖心留才的浓厚氛围。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优化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打造更多“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

■ 本报记者 刘洋 本报通讯员 陈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