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两会聚焦
实干兴皖,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1-13 09:27:07 责编: 刘东伟

《报告》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和奋进精神,稳中求进,攻坚克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着力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较好完成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亮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摘要】

《报告》全面回顾总结2019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开局,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取得新进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解读】

《报告》指出,2019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十三五”规划经济总量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的战略使命,制定出台并全面展开安徽省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不断显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日益增强。 7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人数为历年最多。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7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脱贫攻坚年度目标全面完成,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多项生态环境指标创出最好水平。基础设施“补短板”提速发力:引江济淮工程全线推进,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启动实施,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合宁、合安、合芜高速公路改扩建实现八车道通行,16个市全部迈入高铁时代。城乡统筹的民生事业不断发展,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完善,全省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亮点】

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摘要】

《报告》指出,2019年,我省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工作要求,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出台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0条”等系列政策,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开展“四送一服”集中活动,实施“三比一增”专项行动,推动金融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启动实施稳投资十大重点工程包。

【解读】

开展“四送一服”集中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7万个。 2019年,全省新登记注册企业33.9万家、增长15.2%,全省企业总数达145.9万家,创历史新高。全年社会融资规模新增701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1%。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增加到5291家,其中新设立科创专板挂牌企业2043家。外贸外资稳定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4%,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60%。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8%,快递业务量突破15亿件。旅游总收入增长17.8%。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185个、建成1540个。

【亮点】

“科创+产业”迈出新步伐

【摘要】

《报告》指出,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科创+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主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完善创新发展支撑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启动“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实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

【解读】

2019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启动运行,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基本建成,离子医学中心加快建设。新组建“一室一中心”8家,新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引进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0个。建成运行安徽创新馆,组建运行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科技融资担保覆盖所有县域。技术合同成交额稳定实现进大于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跃度日益增强。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新能源汽车产量11.8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10%。 “中国声谷”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增长23%。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65万吨。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80项。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100台,传统产业智能化、网络化升级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个,与现代供应链相衔接的新型服务业不断生成。

【亮点】

大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摘要】

《报告》指出,2019年,我省大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整体效能不断提升。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规划纲要和安徽行动计划,着力扬皖所长,全面推进城乡区域、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领域的一体化。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发展,全面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各展所长、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解读】

2019年,我省成功举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及系列活动,与沪苏浙签署13个合作协议,达成118个合作事项,其中5亿元以上产业类合作项目总投资1189亿元。建设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打通2条省际“断头路”,合肥区域性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付诸实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扩容升级合肥都市圈,加大对大别山革命老区和皖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支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转型升级,谋划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提升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和文化竞争力。

【亮点】

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

【摘要】

《报告》指出,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以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淮河行蓄洪区为重点,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年度战役。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解读】

2019年,我省全面排查并总体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国家考核反馈等问题整改。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园区3141个,实施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24万个,帮扶4.27万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全面启动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完成174个庄台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十三五”8.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整治“散乱污”企业4549家,完成132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升级改造。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90%。巢湖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扎实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落实沿江“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总体满足序时进度要求。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我省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网贷在营机构数、存量业务规模分别下降90%和87%。压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稳妥化解持牌金融机构风险、企业重大债务违约风险。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加强政府隐性债务动态监测,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政府债务风险继续下降。

【亮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摘要】

《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呈现新局面。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生猪稳产保供取得阶段性成效。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优化升级农村电商。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居全国领先水平。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最大限度降低了旱灾损失和影响。

【解读】

2019年,我省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稻渔综合种养157万亩,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390个。新增高标准农田380.8万亩。新增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产值超50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5个。农村电商拉动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536亿元、增长31.7%。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达93.7%、实现分红的村村均累计分红40.9万元,实施“三变”改革的村达52.8%、参改农户户均增收1100元。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812个,改造农村危房5.01万户,建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5万公里。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8.2%。面对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冬连旱,制定实施有效措施,强化水资源供应和调度,确保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规模养殖场供水安全、冬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适时播种。

【亮点】

深度推进改革开放

【摘要】

《报告》指出,深度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全国最高。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完善和深化编制“周转池”制度。马钢集团与中国宝武战略重组顺利实现。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设立运行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启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十大工程”,实施滁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落地我省。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解读】

2019年,我省动态调整权责事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行政审批事项保持全国最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82%个人事项实现全程网办。通过完善和深化编制“周转池”制度,为教育、卫生领域统筹编制9万名。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铜陵(皖中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芜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蚌埠港二类水运口岸实现对外开放。芜湖、蚌埠至上海港口直达航线首次开通,芜湖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合肥中欧班列开行368列,发运列数和箱量分别增长102.2%和102.6%。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我省共签约项目638个、投资总额7351亿元,分别增长46%和64%。

【亮点】

切实加强民生建设

【摘要】

《报告》指出,切实加强民生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报告》总结了2019年我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新成就。

【解读】

2019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37所,建成智慧学校2186所。启动本科教育“十大工程”和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安徽艺术学院、马鞍山学院获批设立。高职扩招任务超额完成。新增技能人才33.15万人,我省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首获金牌。加强援企稳岗和重点群体就业扶持,为2.04万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33.42亿元。强化“三医”联动,37个县(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个市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启动建设,“智医助理”推广到55个县(市、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获批建设。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成36个智慧养老试点,3个市入选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妥善保障215万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新增4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县进入第一批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蓬勃展开,“好人安徽”品牌越来越亮,入列“中国好人榜”总数位列全国第一。

【亮点】

政府履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摘要】

《报告》指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府履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聚焦“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和“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解读】

2019年,全面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工作举措,全面推行“四不两直”调研方式,省政府文件、全省性会议均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省发展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报告》指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新旧动能转换的步子还不够快,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 《报告》强调,要勇于直面问题,着力解决问题,靠攻坚克难的作为推动发展新跃升,以实干兴皖的担当回报人民新期待!

    相关新闻
把优生优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