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行动】
省信访局 以上率下纾民困
淮南市潘集区潘集镇赵前村村民李大爷的耕地,因煤矿内生产生活废水致使农作物减产。李大爷多次找矿方要说法,但双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不久前,李大爷到潘集区信访局反映。信访局组织专题协调会,使问题得以解决。
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主题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信访部门的职责所在。省信访局坚持问题导向,以上率下,安排局班子成员和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带着复杂疑难信访案件“走下去”,深入县区、乡镇直接面对基层信访干部、信访人,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梳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事项,交各地纳入主题教育推动化解。
“走下去”办实事,“请上来”听建议。省信访局召开信访群众座谈会,“靶心向内”听取群众对信访工作的意见建议,检视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各级信访部门采取措施,认真整改落实、补齐短板。
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合肥市“一把手”带头接访约访信访突出问题,天长市创新“坐诊+寻诊+约访”机制,萧县健全信访事项听证评议制度,搭建责任单位与信访人的对话平台。截至目前,省信联办交办各地的354件信访事项,已化解330件,化解到位率93.2%。(本报记者 汪国梁)
亳州 创新党建强堡垒
“群众的难事、小事,就是干部的急事、大事……基层干部要带着深厚感情去倾听群众呼声。”1月10日下午,利辛县城关镇振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马文军,结合社区实际工作,为社区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
“每月组织党员讲一次‘微型党课’、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开展一次主题党日社会实践活动。”亳州市委组织部长秦凤玉介绍,该市在主题教育中,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创新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践”活动,有效破解党内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规范不严肃问题。
亳州市在党支部中开展“全体党员讲微型党课”活动,鼓励全体党员人人上讲台,个个当“主角”,以“小切口”阐明“大道理”。党课由“领导说”变成了“大家讲”,“官话”变成了“土话”,受到普遍欢迎。该市还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
亳州市的主题党日活动注重突出社会实践性,结合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以及“七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动主题党日活动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深度融合。(本报记者 武长鹏)
淮南 承诺践诺抓整改
春节临近,困扰了李强大半年的脚痛病,被驻村医生治好了,这让他分外高兴。李强是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黑土李村村民,去年春耕结束后,他的脚莫名其妙地痛了起来,乡村医生都建议他去市医院手术治疗。但从市医院来的驻村医生告诉他,不需要手术就能给他治好。
李强没出村就治好了病,得益于淮南市着力推进的“村医空白”补缺工作。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淮南市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为目标,找差距、抓落实,确定全市有8个像黑土李这样的“村医空白”村。去年10月9日,淮南市通过报纸、网站把这方面问题以及全市梳理出的涉及百姓出行、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予以公示,要求相关部门立查立改、即知即改。
“目前淮南市8个‘村医空白’村,已通过聘用、调剂等方式全部完成村医入驻,实现了村医驻村全覆盖。”淮南市卫健委主任朱传喜告诉记者。主题教育中,该市公开向社会群众承诺践诺,梳理出100项群众短期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淮南日报》上分2批公开公示整改任务清单,推动整改。目前,100项问题已整改完成,整改成果已在《淮南日报》、“淮南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公布。(本报记者 孙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