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协调好经济增长和碳减排之间关系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4-13 08:44:45 责编: 武静

王业春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据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要求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需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要推动力,全面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

安徽是典型的以煤炭作为一次能源消费主体的省份,“十三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能源供需格局已出现显著变化,已由能源输出省份转变为能源短缺省份。“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内,安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预期强烈,在稳增长、补短板、促升级的同时实现快速碳达峰,任务十分艰巨,迫切要求准确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协调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探索出符合安徽实际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以绿色低碳发展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

严格能源双控,优化用能结构。安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体系的“高碳”特征明显。为加快“碳达峰”进程,必须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以煤炭为主向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多元结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清洁能源为主导,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从近期看,安徽煤电作为“主体电源”的格局还将延续,但煤电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必须转变,我们要通过“基础电源+调峰服务”,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在清洁高效利用省内各类能源资源的同时,大力推进省外清洁电力、油气资源入皖,实现保障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双重任务。聚焦绿色生产,转变增长方式。近年来,安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是推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未来工业化仍将是安徽能源需求增长的主导力量,必须将产业减碳特别是推动工业领域的绿色生产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环节和根本之策。为推进绿色低碳生产,必须持续优化安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以产业高端化实现“内生减排”。同时要强化企业生产的绿色引领,实现从资源利用、产品设计、制造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生产工艺、减污降碳技术,着力建设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鼓励重点企业、园区尽快提出碳达峰目标,带头探索具体实施路径,塑造低碳产业链、供应链。

突出主体功能,形成低碳空间。安徽不同区域地理空间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也存在差异,重点开发区域和生态区域间蕴含有较大的“碳中和”空间,因此要高度重视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目标约束纳入各区域板块战略和相关规划中,以区域主体功能引领全省低碳发展空间布局,推动重点开发区域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高端集聚,生产和生活空间合理分布,工业化、城镇化协调互促。推动生态区域不断提升生态汇碳能力,先行先试碳中和示范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资源型城市调结构、转方式,促进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将碳排放与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挂钩,开展区域间“碳中和”利益补偿,形成人口、经济和生态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低碳发展空间格局。

发挥创新优势,促进技术减排。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能源革命是核心关键。当前安徽创新势头强劲,拥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资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已挂牌运行,具备大规模开展低碳科技创新的条件。未来应持续推动以新能源替代和节能降耗为核心的低碳技术创新,部署新能源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鼓励产学研结合、多方面力量参与,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与社会资本优势互补、利益均沾的能源低碳化、清洁化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制度体系。

统筹内外资源,活跃低碳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落实国际碳减排承诺的重要手段。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要统筹好省内省外、国内国际技术、资金、人才资源,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安徽碳排放权、用能权市场,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积极推动安徽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加强碳资产管理,参与碳排放市场,组织重点碳排放单位参与配额现货交易,推动扩大交易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支持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参与交易,以碳价机制促进低碳转型革命,主动参与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广泛社会动员,倡导低碳生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形成的碳排放量不容忽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碳的直接排放,更可以在碳达峰过渡期为安徽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赢取“碳空间”。因此我们特别需要让绿色用能、低碳生活成为全社会共识,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大力鼓励清洁能源消费,通过提升电网对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设施等的“亲和度”,逐步形成节能环保、便捷高效、技术可行、广泛应用的清洁能源消费市场,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推进城乡居民用能方式转变,大力推广低碳建筑,鼓励居民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加强低碳宣传教育,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体系宣传培训进校区、进社区,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持续推行安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

(作者单位: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