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俄罗斯《龙报》第120期)
来源: 2021-04-28 12:05:00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滁州市一体化发展互利共赢

2020 年,滁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4.4%,总量居安徽省第三、增速居安徽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1%,居安徽省第一……地处“安徽东大门”的滁州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形势迅猛、速度喜人。

近年来,滁州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立足区位优势,强化招商引资,通过共建“大平台”、打造“大产业”,全力“大招商”,一大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宁滁同城化快速推进,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大产业”,在协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近日,位于滁州市经开区的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专注地进行芯片的测试、筛选切割和封装。芯片封装,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最后一环。

该公司由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 2012 年 7 月投产。“当时位于无锡的总部面临扩张,急需寻找另一处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新厂,最终我们选择了滁州,这里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营商环境好,最重要的是政府非常有诚意。”谈及企业刚刚建立时的情景,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靖宇表示。

“一晃将近 9 年过去了,我们见证了滁州的高速发展。滁州工厂发展得非常好,事实证明,当时来滁州投资是正确的。”吴靖宇说道。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滁州市积极承接长三角转移或合作项目,携手沪苏浙,构建“大产业”,在合作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据介绍,2020 年滁州市承接转移或合作项目 240 个,占全市新签约项目的 50.4%;深化科创一体化发展,新引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52 项,创新开展“智汇滁州·揭榜挂帅”等活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产业研究院建成运营,苏大天宫科技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滁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正在建设中。

除了承接转移外,随着滁州的“朋友圈”扩大,一批滁州本土企业“走出去”,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风生水起。“作为滁州本土企业,我们按照‘扎根滁州、深耕长三角、布局全国’的发展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有着‘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金鹏集团品牌总监李春雨表示。

在南谯—浦口一体化发展共建合作园区,金鹏筑工板块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坐落于此。该基地是滁州唯一一家集国家级、省级于一身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其 300 公里辐射半径,囊括了合肥、南京、徐州、上海等重点城市,每天 50 辆左右的大卡车拉着预制建筑构件,驶出基地,开上宁滁快速通道、宁洛高速,向着南京、杭州等地进发。 (王弘毅 罗宝)


安徽居民服务2025年底“一卡通”

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逐步推进社会保障卡在政务服务、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财政补贴、金融服务、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到 2025 年底,基本实现安徽省内居民服务“一卡通”,以及省内跨区域“同城待遇”。

近日,《安徽省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方案》出炉,提出要加快推进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发行和电子社保卡签发,力争“十四五”末,安徽省社会保障卡(实体卡)持卡人数达 6100 万人,基本覆盖全省常住人口,实现一人一卡、应发尽发。

在建设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体系方面,安徽省要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目录,建设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统一的发行服务、身份认证、信息交换等服务管理功能。加快推进各职能部门信息系统升级和用卡环境改造,为持卡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时效性的公共便民服务。同时,安徽省积极对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推进长三角地区一卡通办,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田婷)


宿州市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

近年来,宿州市抢抓国家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政策机遇,大力改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和产业承接平台等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已承接徐州市产业转移项目 123 家,其中 2020 年新签约项目 23 个,到位资金 45 亿元。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已入驻企业 70 家。总投资 300 亿元的宿马园区中鹰国际浆纸、总投资100 亿元的萧县海螺绿色建材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

据了解,宿州市深化与上海、江苏和安徽省内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建,加快落实与上海科创办、徐州市政府分别签订的产业园区合作协议。依托园区合作,宿州市小型超算中心和云计算、生物医药、量子通信、新材料研发平台等“一中心四平台”建设有序展开,正在形成区域科技创新攻坚平台。目前,宿州高新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列入安徽省首批 18 个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宿州市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入对接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去年, 宿 州 市 承 接 亿 元 以 上 产 业 转移项目 236 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99.1 亿元。

目前,宿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阿里迅犀新制造项目一期试生产;与京东物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建设总投资千亿元的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宿马园区绿地金融科技产业园、埇桥火花钢结构及工程机械设备生产、灵璧轴承产业园、萧县浙江汽车配套产业园等一批沪苏浙产业转移项目加快建设。(何雪峰)


安徽省将建设四条生态廊道

近日,安徽省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暨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启动仪式在合肥市包河区派河口湿地举行,今年安徽省全面实施四条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涉及 16 个市和各县(市、区)。

安徽省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打造成水清岸绿、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为全省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从今年起到 2023 年,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两侧各 15 公里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坡荒地全部植树造林,两岸废弃的码头、厂矿和沿线的滑坡山体、裸露地块全部完成复绿,实现宜林还林、应绿尽绿,并同步开展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到 2025 年,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沿线的城镇、乡村基本达到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标准,森林质量持续提升,各类自然保护地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修复,形成连续完整、功能完备、结构优化、质量优良、景观优美的生态廊道,流域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健康。

据了解,四条生态廊道绿化,可在两侧 1 公里范围内增绿扩量 1.7 万亩,提升森林质量 22 万亩;在两侧15 公里范围内增绿扩量 39.2 万亩,提升森林质量 493.2 万亩;“四区”范围内增绿扩量 80.2 万亩,提升森林质量 1552.1 万亩。(汤超)


郑蒲港新区乡村特色产业旺

近期,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主动作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产业兴旺,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郑蒲港新区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创建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大幅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上,以该区官塘村“皇娘桥”瓜蒌、红旗村瓜蒌、大许村“金丝黄菊”、同创农业“铁皮石斛”等为重点,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 5000亩;在蔬菜生产上,以官塘村优质辣椒种植为重点,建立有机、绿色辣椒种植基地,发展省级“一村一品”村;在水产品生产上,以姥桥镇姥长村、菱湖村“稻渔混养”为重点,积极拓展新模式、新思路拓展规模化综合种养。同时,与上海大润发合作引进小润发冷链仓储项目,在新区建设小润发华东总部基地和大润发区域仓储加工中心,将对周边订单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利好。

稳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2021年将全面推进新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认体系,促进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推进新区各类农产品在沪苏浙及本地市场率先实行带标带码上市。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和生态健康养殖,建设高质量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丁刘彬)


新成果护航“糖友”孕产妇健康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翁建平教授团队在 1 型糖尿病妊娠期疾病综合管理中取得重要进展,全球首次将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妊娠结局提升到接近正常孕妇水平。

1 型糖尿病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也是重要的高危妊娠因素。未得到有效孕期疾病管理的 1 型糖尿病女性子代巨大胎儿、胎儿先天畸形、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早产、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比正常人高4倍至10倍。妊娠期血糖控制不良和缺乏计划妊娠是其糖尿病进展、妊娠不良结局明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从 2015 年开始,翁建平教授团队设计并联合多家单位开展“康乃馨”研究项目,通过实施孕产全程管理方案,来改善中国 1 型糖尿病女性妊娠结局。科研团队将 1 型糖尿病不同孕期疾病管理的关键点整合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孕产管理流程中,通过孕前—孕中—围产—产后全流程覆盖,使 1 型糖尿病女性严重不良妊娠结局(母婴健康)率从既往 25% 降至 6%,其中子代畸形率从 8% 降至 0%;剖宫产、巨大胎儿发生率等也降低至与非糖尿病孕妇相当。(陈婉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