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黄宾虹《春晖堂山水图》背后的故事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6-12 15:07:30 责编: 徐文娟

5月18日始,为期两个月的黄宾虹书画作品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在展出的七十余件套黄宾虹不同时期创作的书画作品中,有一组春晖堂山水图四条屏,是黄宾虹先生1917年为老家歙县潭渡的黄氏支祠春晖堂所绘。

说到春晖堂,我们要简单追溯一下潭渡黄氏家族的渊源。潭渡这一支黄姓是汉代孝子湖北江夏郡黄香的后裔,唐代贞元年间迁居潭渡,千百年来子孙繁衍,开枝散叶,支分八门。春晖堂这一门的门祖是二十一世黄兴寿,他和两位弟弟各建一祠连成一排,称为三门厅。长兄居中为春晖堂,次居左为思诚堂,小弟居右为蓼莪堂。三门厅开间加起来有五十米,深四十米,每个堂都分为三进,整栋建筑蔚为壮观,新中国成立之初被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后来因为扩建小学被拆除。

春晖堂从三十一世起,所用排行字为 “泰玉修其德,崧懋映高怀,传道斯达本”。黄宾虹谱名懋质,即春晖堂的“懋”字辈,为潭渡黄氏三十七世祖。

1917年,春晖堂的后人准备将祠堂进行一番维修,当时,黄宾虹已从潭渡迁居上海好几年,但在这之前,祠堂事务是黄宾虹负责掌管的,所以对修祠这样的大事他非常上心,他依照春晖堂中殿两壁尺寸绘制了春晖堂山水条屏。他画的时候,考虑到这些画尺寸太大,装裱要花不少钱,于是就多画一幅作为装裱之资,也就是说,他一共画了五幅。

这次展出的四幅条屏,每一幅上黄宾虹都题了一段很长的画跋,这些文字记述了春晖堂几位名贤的往事和他自己的心得,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家乡和家族的深厚情感。

黄宾虹为什么会有如此重的家乡情结?除了徽州人所固有的家乡观念,更重要的是家乡厚重的文化给予他的丰厚滋养。

黄宾虹虽出生于浙江金华,但他青壮年时期基本是定居祖籍歙县潭渡的,在乡期间,黄宾虹不仅为宗族和乡村事务夙兴夜寐,更孜孜以求蒐集搜罗乡中故实和祖之先贤遗文轶事。到上海后,他整理出版了《歙县潭渡黄氏先德录》,以追述潭渡黄氏历代先贤的事迹。并撰写《叙村居》一文,详细记录潭渡村山川形胜、村落布局、栋宇之处及历史人文。潭渡黄氏家学渊源深厚,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这些对黄宾虹一生的学术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潭渡黄氏一族自古有潜心治学传统,尤其在经学领域,渊源有自,一脉相承。比如明代黄氏有位进士叫黄华,他中进士之前就拜于曾任内阁首辅的商辂门下治《尚书》之学,后来他传业给族中另一位进士黄训,黄训又传于黄祚,黄祚受新安太守之请在紫阳书院讲授《尚书》,使《尚书》之学在歙县发扬光大。此后,黄氏宗族中,这种“喜治经”的风气一直延续到31世黄生、33世黄修溥、35世黄承吉直至37世黄宾虹。

31世祖黄生对黄宾虹影响非常大,他是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在文字训诂学上成就卓著,开清代朴学重考据、重史实的治学之风。《清史稿》有他的列传,《四库全书总目》称他为清代朴学的先驱。从黄宾虹的学术轨迹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黄生这种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的延续。黄宾虹由“喜治经”派生出对古文字的研究兴趣,在古陶文字、先秦六国文字考证方面有开创性贡献,他的识字癖应该也是直接来自于黄生著作的影响,而黄生仅存的两部著作《字诂》《义府》又是由35世祖黄承吉从镇江文宗阁收藏的《四库全书》中逐字抄出并加以按语,从此得以传于后世。黄承吉是扬州学派巨子,他深研六书,工诗古文,著有《梦陔草堂文说》《梦陔草堂诗集》,学术成就也是举世公认。黄氏文脉能一直延续至黄宾虹,可以说,黄生和黄承吉这两位先祖的影响力是不可或缺的。而黄生就是黄宾虹山水图跋中讲述的高叔祖白山公,黄承吉就是他盛赞的叔祖春谷先生,他在画跋中认真抄录了两位先贤的诗作,对他们的成就大加赞赏。

在书画方面,潭渡给予黄宾虹的艺术熏陶也是显而易见的。明代以来,潭渡以书画传世者近30人,被誉为画家摇篮。黄宾虹曾发出这样的慨叹:“潭渡自明以来,书画名家均在江浙以上,惜后世提倡之者无人,可叹可叹!”

从徽州这个大的家乡概念来说,徽州在哲学、文学、训诂学、文字学、金石学以及在书画、篆刻、版画等众多领域异彩纷呈,名家辈出,甚而独领风骚,自成一派,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徽文化。徽文化对黄宾虹的影响有多深,我们可以从他一生的成就来作个考量。

黄宾虹不仅是中国山水画一代宗师,他在画学、金石学、文字学、美术史学、文献学和书画鉴定学等领域都有了不起的成就。如果循着他众多领域的学术建树往回追溯,我们会发现,其一枝一叶都可以循到徽文化这个强大的根系。是潭渡黄氏家族一脉相承的经学、诗学、文字学等家学积淀给了黄宾虹一个相当高的学术起点,是徽州大地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书画古物助他开拓出文献学研究的新天地并以此出发梳理中国美术史,是熠熠生辉的新安画派、徽派篆刻艺术吸引着他从鉴藏到研究直至登上画学和金石学的巅峰……如今,以徽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已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显学,而“徽学”这一学科概念,最早也是黄宾虹提出的,他为徽学研究做了大量铺垫性的工作。所以,要真正读懂黄宾虹,就不能不了解徽文化。(本报记者 黄晓红

    相关新闻
荐读丨斯雄《六尺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