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习近平
【苏黔湘皖党报联动·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定信心 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5-27 07:51:14 责编: 刘东伟

做强产业链,效益看得见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盱眙县天泉湖镇杜山村业盛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叶红

李叶红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盱眙县天泉湖镇杜山村业盛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去年我在探索发展碧根果产业,这个是长效产业。我国碧根果85%是进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产业有前景。针对我们盱眙龙虾,我在调研如何做大品牌,让产业链走向国际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盱眙县天泉湖镇杜山村业盛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叶红一直关注乡村产业发展,今年她又共带了两个建议,一是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江苏三农发展的建议,二是关于加大培育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都是围绕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我是农民,深深明白,一家一户‘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无论是抗风险能力还是市场竞争力肯定比不上‘一条龙’产业。 ”李叶红说。

“比如说在我的家乡盱眙,这些年盱眙龙虾的名声很响亮,都源于在产业链上大做文章。 ”李叶红表示,今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高达203.92亿元,已经连续五年位列全国水产类公用品牌第一名。在这样一块金字招牌的吸引下,全县从事龙虾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人员达20万人以上,已经形成了百亿级规模,经济总产值达150亿元,其中年直接收入7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80亿元,造就了一批百万“虾王”、千万“虾富”。龙虾产业也由最初单纯的餐饮业带动了现代农业、食品深加工行业、文化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出一条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龙虾产业链条。

树大好乘凉,产业链发展起来了,自然有更多的人“念虾经”“发虾财”。盱眙全县内开设龙虾餐饮店3000家,龙虾深加工企业30家,龙虾养殖面积83.5万亩,龙虾产业的复苏直接带动了本地经济社会的复苏,可谓“一虾先行、诸业并进”。盱眙今年最新获批了“国家稻虾共生标准化示范区”,种稻、养莲的老百姓,从事乡村旅游的本地农民等等,都能参与进来,共同脱贫致富。

小龙虾作为一款“网红产品”对于提振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增收致富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为什么盱眙龙虾能够脱颖而出、表现抢眼?李叶红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盱眙龙虾健全的产业体系、地方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和独特的龙虾风味。 “味道鲜美才是王道。盱眙龙虾在口味上做到了应有尽有,‘十三香’‘蒜泥’‘清水’等等,能够满足四海吃货们的味蕾。 ”

为鼓励龙虾产业发展,盱眙还先后出台了多项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消费政策,通过鼓励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开放深夜营业专区、提供线上服务等措施,促进消费回补升级。此外,盱眙还相继推出了互联网龙虾节、农产品网销直播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全面扩大影响,激发消费潜能,提振经济社会发展信心。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吴琼)

脱贫“金钥匙”,科技“赋能量”

——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孟平红

孟平红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

“产业扶贫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孟平红表示,贵州正在开展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12位省领导分别领衔一个产业,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蔬菜、茶叶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了贵州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明显。

孟平红说,蔬菜产业是现阶段全国各地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重点。然而,贵州极少有平原,耕地面积少,土地分散,发展蔬菜产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尽管如此,贵州省农科院蔬菜科研团队也在这个领域持续深耕,将不同生态区的19个县作为试点,结合市场需求和全国蔬菜上市淡旺季规律,根据各地气候特点,采用间套作、复种、轮作等方式,将贵州冬春蔬菜、春夏蔬菜、夏秋蔬菜、秋冬蔬菜等错季栽培技术成果熟化提升、科学组装配套,研究总结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的一年多季蔬菜高效种植技术模式100余套。

孟平红介绍,这些高效种植模式,可使过去的一年种植1季或2季蔬菜改变为一年种植2季、3季甚至速生蔬菜一年种植8季,改革了传统种植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孟平红以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为例介绍说,威宁自治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在威宁自治县实施蔬菜科技项目至今已持续18年。多年来,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通过利用当地“天然空调”的气候优势和生态优势发展夏秋喜凉蔬菜,使威宁自治县成为全国夏秋喜凉蔬菜优势产区。近几年,在以往一年种植2季夏秋蔬菜的基础上,科研团队又研究出增加种植1季耐抽薹的春夏喜凉蔬菜的种植模式,使农民平均每亩增收约3000至5000元。

农业人才是强农富农、脱贫攻坚的根本因素之一。孟平红表示,发展产业,必须要同时同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贵州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们长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采取课堂授课、现场培训、田间指导、技术咨询、驻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将蔬菜新技术、新品种快速向全省推广。截至2019年,贵州省农科院蔬菜团队培训和指导农民近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万余册,培养了大批产业扶贫的“造血细胞”。

“科技助力脱贫取得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是实实在在帮助农民脱贫的‘金钥匙’。 ”孟平红表示,为进一步发挥人才下沉和科技下乡的作用,使科技力量在脱贫攻坚中产生更大效应,她准备在两会期间提出关于开展贫困地区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的建议,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制定发达省(市)选派科技特派员、智力帮扶贫困地区政策,增加发达省(市)科技人才选派到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服务及科技特派员选派数量,并增加支持贫困地区省、市(州)、县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用于其开展试验示范、成果推广、宣传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许邵庭鲁毅)

产业链上建“堡垒”,脱贫有了“主心骨”

——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

谭泽勇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

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曾是个穷村,2015年全村贫困人口多达245户915人,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成功脱贫出列。在全国人大代表、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看来,“抱团攻坚”是该村脱贫致富的关键。

“只要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就能蹚出可持续脱贫的新路子。 ”谭泽勇介绍,楠木桥村具有坚实的特色产业基础,这里沙质土壤多,昼夜温差较大,适合种葡萄、猕猴桃、蓝莓等水果。

谭家寨乡推行“连村联创、抱团攻坚”工作模式,9个村(现已合并为6个村)党支部、276名党员共同参与,组建联合党总支,下设20个抱团攻坚党小组,把党小组建在扶贫产业上,把致富办法多、帮扶能力强的党员致富能手配置到基地上。让党员成为产业技术先锋,通过技术带动产业发展推动脱贫,让基层党组织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通过党总支科学组建,以大联合、大合作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硬件升级、软件变硬、保障有力、群众满意”。

大家一起建基地、做产业、谋发展。短短几个月时间,联合党总支建立核心产业园,以签约的形式集约土地2000亩,覆盖全乡贫困人口总数的77%。几年来,几个村已创建2000亩“连村联创”扶贫产业示范园,1200亩生态休闲特色农业基地、集约流转土地5000余亩的村级集体经济实体“楠木桥生态农业示范园”,创建总占地面积1560余亩的“家庭农场”10个,并联合经营发展成麻阳苗族自治县首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入驻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小微企业32家。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帮助村民家门口自主创业、上班就业。

脱贫攻坚成效已显,如何提高脱贫质量和成色,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谭泽勇认为,“田园综合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和关键平台,进行农村田园综合体与城乡田园社区建设相结合试点示范,对完善食品安全体系、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均有重要意义。他建议以楠木桥村为核心区,以武陵山片区为辐射区,进行农村田园综合体与城乡田园社区建设,通过产业联结实现城乡要素互动融合。

谭泽勇建议,把农村田园综合体与城乡田园社区建设相结合纳入有关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给予重点政策扶持。通过制度创新,有效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农产品消费需求,带动产业持续发展,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必须瞄准短板弱项精准帮扶、防止返贫。下一步,楠木桥村将利用自身优势,继续建立完善贫困人口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实施产业转型,在少数民族乡构建打造数字乡村、智慧农业,高效率推进农村田园综合体与城乡田园社区建设,促进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湖南日报记者 刘笑雪)

脱贫不脱政策,有效衔接促振兴

——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赵皖平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不久前,安徽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然而正如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将成为下一步脱贫兴农的重点工作。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安徽通过“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发挥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等带动效应,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并分享产业扶贫红利,不断夯实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基础。赵皖平表示,下一步,要加快产业扶贫成果衔接产业兴旺,大力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依靠先进科技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农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将农家小院变成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将乡村旅游产业培育成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巩固提升县乡(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的服务功能。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重点培育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分散化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型。

以生态扶贫成果衔接生态宜居。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倾斜,实现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构建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公众参与的城乡一体的环境治理体系,落实各类生态补偿惠民政策,实现城乡环境共治和监管保护。

以教育扶贫成果衔接乡风文明。统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的标准迈进。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县职教中心等,免费对有脱贫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开展订单、定岗、定向的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掌握1项到2项实用技术。

以党建扶贫成果衔接治理有效。加快构建乡村人才发展新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农村创业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有朝气、有创业活力的人员发展成为村党组织负责人,推选进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加大村级年轻后备干部选拔培育力度,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打造坚强的基层班子队伍。鼓励支持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将先进文明、先进技术、先进经济形式引入乡村,充分发挥新乡贤文化作用,倡导文明乡风、传承地域文化、教化乡民。

赵皖平认为,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脱贫边缘户设定一定时限的观察期和巩固期,继续有效落实相关脱贫扶持政策,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建立扶贫数据库,通过采集整合脱贫户、边缘户、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家庭人口、健康状况、文化水平等基础数据源,进行实时跟踪监测,综合各项指标分析研判返贫风险等级,对排查对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防范返贫致贫风险。 (安徽日报记者 范克龙)


再接再厉 如期打赢攻坚战

4月29日,金寨县等9个贫困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宣告安徽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放眼全国,832个贫困县已经有780个成功摘帽,15个省实现了贫困县清零,9300多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决战决胜、圆满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收官之年,还有一些最难啃的硬骨头要啃,各级各地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再接再厉,确保“两战两赢”,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伟大的成就来自伟大的探索。通过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带动脱贫,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抱团发展”,做大做强一条产业链,把贫困户聚集在产业链上……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各地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径,极大地激发了农村产业发展活力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脱贫攻坚,既要扑下身子,又要找对路子,实干而不蛮干,只有遵循农村发展实际和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循序渐进发展,才能事半功倍。

敢为天下先,安徽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具有特色而有效的脱贫路径。在全国率先探索“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等模式,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关键之举,全省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已达4.3万个,着力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驻村帮扶、光伏扶贫、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奖励;在全国率先出台健康扶贫“351”“180”医疗保障政策,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有效减少因病导致的支出型贫困发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安徽已经实现了“村出列、县摘帽”,但还有3.8万户8.7万贫困人口。要实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继续发扬创新精神,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和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路径。一方面要紧盯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和老少病残孤困难群体等“三户一体”,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好脱贫成果;另一方面要积极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优异成绩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范克龙)

    相关新闻
长三角图书馆发布“城市阅读一卡通”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