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推动“六破六立”】
实干为笔 写好民心答卷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11-23 07:42:44 责编: 刘东伟

安徽一直尽心尽力地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把暖民心的事办细,把顺民意的事办好。

“官气”弥漫的地方,民生必然受损,风气必然受损,发展必然受阻。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安徽所面临的“时”与“势”,需要我们继续站稳群众立场,增强担当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忠实地为民办事、为民造福。

越是领导干部,越要主动靠前服务,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省委提出“破除‘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的官本位观念,树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进一步要求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如今,我省广大党员干部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用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

祛“冷漠症”

——对于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关键在较真;对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关键要上心

11月20日6点30分,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商山镇双桥村的孙起孟故居公交站,赶着清早第一班公交去往市区的乘客早已集结完毕。

一辆5003路公交车驶来,等车人依序上车落座。“大家坐稳扶好,我们准备出发了!”司机师傅朝着车厢里喊了一嗓子,关上车门,轻踩油门,公交车迎着朝阳缓缓出发。

双桥村距黄山市区约20公里,曾长期没有公共交通,村民出行非常不便。今年3月,有网友在网络平台反映,希望能开通从孙起孟故居到黄山市区的公交线路。

省“民声呼应”工作平台迅速“捕捉”到这一信息,第一时间转交交通运输部门办理。属地交通运输部门立即对双桥村孙起孟故居至黄山市屯溪区道路通行条件实地勘察,拟定了线路开行方案。

8月23日,5003路公交线路开通,途经黎阳in巷、小龙山、鬲山、社会福利院、新雁村等老年人日常出行的高频地段。“现在公交开进村,进城不用再折腾,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实事、好事。”双桥村村民孙大爷高兴地说。

眼前的个案解决了,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问题?

省交通运输厅往前又多走了一步,在全省部署开展“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年”行动,指导各地梳理现有公交线路运营情况,结合市民需求,合理调整运营线路与停靠站点。

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今年3月,省委部署创办《民声呼应》,让政府“办的事”精准对接百姓“盼的事”。

从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留言、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省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省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留言等,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由省委督查室和省政府督查室每周会商,细化分类,汇编成《民声呼应》,上报省委和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阅批。

截至9月,省《民声呼应》前17期交办问题285个,已办结260个,其余25个正在推动解决。市县、部门同类载体收集的问题线索,均纳入办理快车道。

对于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关键在较真;对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关键要上心。

去年,围绕群众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投入财政资金920.7亿元实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

今年,又实施50项民生实事,涉及促进就业、社会救助、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等十个方面。

翻查近两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民生保障上,安徽对该花的钱从来都不吝惜,一直尽心尽力地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把暖民心的事办细,把顺民意的事办好。

安徽对老百姓很好,对企业也不赖。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和阳光雨露。政府如何让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成效,让企业家能够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在东至经开区的安徽利安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工地,厂房建设已接近尾声,设备同步在进行安装调试。“工厂很快就能建成投产,我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安徽利安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方语气坚定。

陈方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如此自信,是东至经开区的优质服务给了他底气。

东至经开区里全面推行的“智慧平台+服务管家”模式,让他感受到了什么是“保姆式”服务。今年3月施工以来,园区的服务专员像企业“娘家人”一样,始终盯着项目看、围着项目转、上门送服务。

为推进项目顺利建设,东至经开区各部门统筹联动,专班服务项目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向供电部门积极协调争取从莲湖变35千伏专线临时递接使用,全力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得益于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让项目建设的效率大大提升。

在芜湖市,一顿早餐会,也“吃”出了许多企业家的感动。

“当前,机器人乃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难点在于算力和数据”“相关部门构建高层次服务体系,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助力机器人产业转型升级”……

11月4日,芜湖第一百零二场“畅聊早餐会”如约而至,8位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大咖”应邀参加。围绕推动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企业发展诉求等话题,芜湖市领导同志与他们围桌而坐,边吃边聊,敞开心扉讲真话、提意见、提建议、提批评。

自2021年3月起,芜湖市创新开展“畅聊早餐会”,在每个周末的早晨,邀请企业家参与。餐叙中,企业家畅谈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芜湖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等现场为企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介绍相关政策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轻松的氛围中,一条条建议在交流中产生,一批批项目在交流中落地,一个个成长的“烦恼”在交流中消解。“自始至终都能感到自己备受尊重。”“芜湖,值得我们投资人挖掘!”许多企业家在“约饭”之后如是说。

放眼江淮大地,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永不竣工的工程”,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氛围愈发浓厚。安徽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从全国第16位提升至第8位。

治“作风病”

——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科学精准靶向整治

日前,家住阜阳市的张先生专程来到滁州市纪委监委,当面表达谢意。

不远数百里前来道谢,所为何事?张先生在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某学校项目中做瓦工,该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工,项目方一直以各种理由拖欠其工资。

年关临近,张先生和同在该项目的另外29名工友走上了讨薪路。他们先后到滁州市人社、住建、信访等部门反映问题,但由于项目总包单位和劳务分包方未将张先生等人纳入实名制管理,也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一时间问题陷入僵局。

滁州市纪委监委开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监督,对该市近年来农民工欠薪问题进行盘点。张先生所在项目欠薪问题,进入监督视野。

在滁州市、南谯区两级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相关部门重新启动调查工作,张先生等人终于如愿领到了74万余元欠薪款。与此同时,滁州市纪委监委对其中暴露出的有关单位人员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懂民意、不察民情,相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像一堵无形的墙,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隔开。

当前,少数干部手中有权就任性,遇到事情就扯皮。上级下任务,拖延之;群众来办事,敷衍之;发展有难题,忽略之。

安徽对这类行为绝不惯着!紧盯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担当不用力、片面理解机械执行、玩忽职守不作为、任性用权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科学精准靶向整治。今年前9个月,全省严肃查处相关问题1003起、党纪政务处分742人。

漠视群众利益,是典型的不作为。少数干部对群众的利益不关心,对群众的诉求不理会,会让有关群众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舒城县高峰乡高阳村村民老汪就曾遇到过此类困扰。2016年10月,舒城县环万佛湖路修建征用高阳村红星组一处集体塘口。老汪在内的21户村民可获征地补偿款14213.8元。上级部门把征地补偿款打入了高阳村村委会账户,在组织补偿款分配过程中,部分群众存在意见分歧。为逃避矛盾,村“两委”决定矛盾什么时候解决好,补偿款什么时候发放。补偿款的分配就此被搁置,一拖就是数年。

村民把遭遇反映到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涉及群众利益的事,绝不能久拖不办,寒了群众的心。”接到投诉,高峰乡纪委非常重视,将问题转给高峰乡政府,并进行督办。随后,高峰乡党委对这起由于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的问题进行严肃问责,补偿款也全部足额发放至村民手中。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省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领域突出问题作为全省面上整治项目,紧盯民生领域若干方面突出问题作为派驻机构督促主管监管部门牵头开展的自选整治项目,在全省部署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N”专项整治。

督促推动开展集体和国有土地征迁“难安置”问题专项整治,组织各地全面排查“难安置”问题,推动解决安置房18万余套。

督促推动开展医保基金和医疗机构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实现自查自纠全覆盖、日常稽核全覆盖、抽查复查全覆盖。

督促推动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纠问题背后存在的监管执法和检验检测人员履职不力等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

……

在监督推动下,一大批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现在的干部作风很实在,干事劲头足,服务态度好,为他们点赞。”采访中,一位合肥市民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用制度为作风建设“标点画圈”。省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的若干举措》,聚焦政治责任、担当尽责、人民立场、基层减负、清正廉洁、抓实见效等6个方面,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此外,还抓住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制度机制,确保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履职尽责。

提“精气神”

——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经济发展的“上升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个“官气”弥漫的地方,民生必然受损,风气必然受损,发展必然受阻。

当前,仍有少数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还不强,对群众诉求消极应付,只“传球”不“进球”,解决问题不上心。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我们所面临的“时”与“势”,需要我们继续站稳群众立场,增强担当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忠实地为民办事、为民造福。

选好人、用对人就是导向、就是风向标。要铲除“官本位意识”萌发土壤,将“服务意识”浸润干部内心,必须用好科学考评这一“指挥棒”。

在宣城市,一场名为“市直单位百名科长‘五比五评’活动”的考试,将市直63家单位、436名涉及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等职能的科长,推上了面对面比拼的“考场”。

“考题”,是他们的主责主业;“考官”,是群众、企业、“两代表一委员”代表。作为“考生”的科长们,比站位,评政治素质;比干事,评工作能力;比奉献,评宗旨意识;比业绩,评履职成效;比作风,评干部形象。

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参评对象,在提拔使用和晋升职级时予以重点考虑,连续两年评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或连续两年得分位列每类参评对象后5%的,予以免职处理。

此前在“擂台比武”中脱颖而出的“十佳满意科长”,符合条件的都已得到提拔使用或职级晋升。“‘五比五评’旗帜鲜明地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这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只要想干、就有舞台,只要敢干、就有支撑,只要干成、就有奖励。”一位宣城市市直单位干部表示。

宣城并非孤例。安徽的干部不吃“大锅饭”,干好干坏“绝不一样”。

在省级层面,实施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予以通报表扬和嘉奖记功,对排名靠后的班子进行约谈提醒,对反映较多的干部开展重点考核,对考核结果不好的省管干部作出调整。用“动真格”的考评,倒逼干部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不仅要有愿望和热情,也要有过硬的本领。

今年7月11日至13日,安徽省党政代表团在沪苏浙考察,并与44位企业家挑灯夜谈、互动交流。座谈会上,企业家们惊叹:“安徽干部是懂产业的,与懂产业的聊产业,才能聊得来、聊得透!”

安徽干部“很懂”是有原因的。省委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大力实施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铸魂赋能强基”工程,省市联动每年举办100个重点专题班、培训1000名市县乡党政正职、10000名干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组织开展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交流任职,省市两级共择优遴选交流943名干部。

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还要在深入学习中让甜头更甜。在调研采访中,许多党员干部信心十足地表示,将继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保持“钻劲”“韧劲”“闯劲”,努力成为“术业有专攻”的行家里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干事创业多为摸着石头过河,创新作为中难免行差踏错。如何帮助党员干部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

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今年6月,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印发《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精准有效追责问责典型案例》,涉及实践中较为多发常见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民为企服务等领域,为精准追责问责提供操作参考。

安徽一直在让党员干部们更有“安全感”。在鼓励主动担当、大胆干事的同时,安徽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宽容失误、失败,稳妥审慎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对一批工作中出现偏差的党员干部依规依纪依法给予容错。党员干部吃下了“定心丸”,在工作中也更敢“挑担子”。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必须始终把守好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经济发展的“上升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安徽日报特别报道组 执笔: 本报记者 李 浩 朱 茜)

    相关新闻
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会在合肥举行 榜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