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安徽在解一道世界级难题
来源: 江淮观察 2023-12-11 08:26:22 责编: 徐文娟

金融下乡,是一道世界级难题。

很多人都还记得,2021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把奥林匹克桂冠奖颁发给了孟加拉国年逾八旬的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尤努斯教授致力在孟加拉创办乡村银行,为低收入创业者提供贷款,因而以“穷人的经济学家”享誉世界。

安徽是农业大省,在促进金融下乡上探索出可行、可复制的路径,是全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道必答题,也是金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课题。

那么,安徽正在走一条什么样的金融下乡之路?

文|何 珂

年末岁尾,冬小麦正蓄积着拔节生长的力量。

淮南市凤台县杨村镇,曾经的一块块“巴掌田”已经集中连片,耕种更集约,管理更智慧,当地百姓对来年的丰收也有了新的憧憬。

这受益于金融下乡提供的资金支持。长期以来,农村都是金融服务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那么,如何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江淮大地广袤的农田里、恬静的村落中,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农田种子当优先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弱”的问题一直存在,金融服务如何破题?

11月,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加快金融下乡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

安徽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明确,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金融机构与农资生产、供销等产业链各环节生产经营主体对接,满足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采购周转资金需求。

粮以土为本。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小块田集中连片,配合现代化机械设施和智能管理,不仅能够极大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更能助力农民致富增收。为此,农业农村部在2021年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提出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

精准滴灌,安徽提出优化农田建设融资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贷款规模,每年累计投放达到60亿元。加强农业生产托管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与托管服务组织深化合作,推广“服务主体+银行+保险+龙头企业”等融资模式,创设土地托管贷、订单融资贷等专属信贷产品,通过保险保障等方式,发挥综合金融优势支持农业生产托管。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在创新研发初期、商品化阶段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对于种业企业来说,知识产权难以定价,融资难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金融支持种业振兴专项行动,为种业阵型企业“一企一策”制定融资计划,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经营模式开发定制金融产品,加强种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持续完善种业企业名单库,全量纳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种业专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专区内企业单设信贷规模、提供利率优惠并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到2025年底,“种业专区”对接贷款余额达到10亿元。

乡村产业得读懂

从“百亿”迈向“千亿”,安徽正在加快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推进秸秆资源过腹转化增值,助推肉牛产业发展。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与禽类不同,肉牛养殖周期较长,对资金的需求周期也相应更长,而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一般只有1年。

如何优化肉牛产业金融服务?《实施方案》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育肥牛贷款期限延长至2年至3年、基础母牛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至5年,建立肉牛信贷统计机制,推动肉牛贷款规模与产业规模相匹配;设立肉牛保险,提高保险保额,公平合理拟定保险费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肉牛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对肉牛“活体贷”风险进行补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金融服务要匹配产业特点。”业内专家指出,“农村有很多特色产业,比如皖北的肉牛产业、皖西的白鹅产业、皖南的预制菜产业等,这些产业各具特点、信贷需求不同,贷款额度、期限、还款方式均有差异。”

针对白鹅产业的特点,《实施方案》也提出,要探索适合白鹅养殖特点的活体价值评估、抵押物监控方式,扩大白鹅活体抵押贷款规模;拓宽白鹅产业经营主体抵押物范围,推广养殖设施、加工设施抵押贷款;鼓励有条件的白鹅产业集聚地区设立养殖担保贷款基金,支持白鹅产业集聚地区开展专项融资对接活动。

现代农业和乡村特色产业深度发展,涌现出更多全新的农村金融业务需求,树立金融服务农业全产业链思维,将信贷资源嵌入乡村特色产业链条,有助于加强产业振兴金融支持。

安徽正聚焦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面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优质中小微企业,形成链企名单,推进产业链龙头企业确认名单、应收账款等信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增加龙头企业授信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力度。

“农企”上市怎么破

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是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省涉农信贷余额2.5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8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32个百分点;农业保险为953.92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740.58亿元;农业担保在保余额386.49亿元,同比增长41.92%。

在各方的大力推动下,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乡村已逐步从金融资本“洼地”走出来,投资机会正在涌现。

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需继续推动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区域股权市场以及“保险+期货”创新服务等诸多方面,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支持乡村振兴?

《实施方案》明确要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并设定目标——2023年至2025年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新增5家以上。

现代农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工程,培育壮大农业龙头公司,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将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另一方面,涉农企业有广阔市场,通过资本市场上市,拉动消费,支持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此外,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及保险期货,能够为“三农”保驾护航,促进乡村振兴。

优质涉农企业除了通过IPO、新三板挂牌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亦可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乡村振兴政府引导基金获得风险投资和战略投资资金。

前不久,安徽省绿色食品产业(暨安徽省乡村振兴)母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功备案,规模83.4亿元。

绿色食品主题基金将采用“母子基金架构”运作模式,重点聚焦安徽省乡村振兴建设、“两强一增”行动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结合农业农村领域“双招双引”,旨在为安徽省引入更多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支持安徽省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检察监督装上“最强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