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原创视频
​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丨那年•那山•那人——光影篇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10-17 15:55:06 责编: 陈树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习近平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这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

前赴后继的百年拼搏。

脱贫攻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群众以非凡的意志和智慧,镌刻出中国反贫困伟大决战的时代画卷。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大别山革命老区成为安徽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在大别山腹地,岳西县菖蒲镇。山外还是山,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祖辈生活在大山里的王业安习惯了走夜路。 

“以前这里穷啊,山路十八弯,一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走夜路,没有电灯,只能打火把,后来有了手电筒,铺上石子路。”王业安说,脱贫攻坚以来,水泥路修通了,电灯亮了。你们看,村里多亮堂......

安徽省把大别山革命老区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首位重点。老区干部群众利用生态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往“深山无人知”,如今每到节假日游客如织。夜晚的菖蒲镇毛畈村,一场篝火晚会正在举行,游客们手牵手载歌载舞……

当天晚上,在200公里外的石台县矶滩乡洪敦村的慢村农庄,来自蚌埠市的一群游客正在这里享受着度假的欢乐。“以前到这里,路面坑坑洼洼,现在都是水泥路,变化很大。”一女游客有感而发。

脱贫攻坚也“刷新”了老区群众的精神面貌。洪敦村脱贫户江宝英,每天晚饭后,都会和其他村民相聚在村文化广场跳广场舞。面对当前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江宝英自信地聊起了民宿。“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别人办民宿,没想到自己也能干这一行,每年能够增收3万元呢。”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少革命老区的贫困群众原本住在深山或低洼地,曾经“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安徽省通过实施易地搬迁扶贫,让老区贫困群众搬进新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金寨县,上世纪30年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此创立。

穿越时空近90载,从土地革命、大生产、闹土改,到如今的脱贫攻坚,党带领人民谋幸福的脚步从未停歇。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金寨县大湾村,七旬脱贫户陈泽申和其他村民通过易地扶贫从土坯房搬进了新楼房。他说:“现在村里当保洁员,还在村办茶厂上班,2018年收入突破4万元。”

陈泽申是老区脱贫群众的缩影。2018年,岳西等4个革命老区贫困县在安徽省率先摘帽。最近5年,安徽省年均减贫近10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1%降至0.93%。

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革命老区脱贫幅度最大、脱贫速度最快的时期。

光影变迁,记录着中国反贫困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革命老区从贫穷走向小康;从落后走向振兴,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迸发出勃勃的生机。


监制:张尚稳  杨飞

文字:夏海军

视频:王珂 关敬生


    相关新闻
​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丨那年•那山•那人——使命篇